“我儿子从小食欲就好,如今13岁,体重就有200斤了,我们觉得他胖得不正常,带他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26 15:01:10

“我儿子从小食欲就好,如今13岁,体重就有200斤了,我们觉得他胖得不正常,带他去检查,可好几家医院都没查出原因,后来我们到省医院找专家,发现我儿子得的是小胖威利综合征,医生说是很罕见的基因病。‘我们都健健康康的,怎么就儿子得了这么个病呢?’”郑女士问医生。 郑女士一家原本是个幸福的家庭。她和丈夫都有稳定的工作,儿子小明(化名)从小就活泼好动,是全家的开心果。 小明特别爱吃,从婴儿期开始就表现出惊人的食欲,每次喂奶总是能喝得比其他宝宝多一倍。家里人都说小明吃得好,长得壮,未来肯定是个大高个。 小明上幼儿园后,体重明显比同龄孩子要重。刚开始,郑女士和丈夫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营养太好。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体重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上小学时就已经明显比其他孩子胖很多了。到了小学高年级,小明因为体重问题,活动能力受到了很大影响,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看到儿子经常累得满头大汗,郑女士开始担忧起来。 于是,郑女士和丈夫决定带小明去社区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营养过剩,建议控制饮食。可是,小明的体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继续增加。 郑女士又带小明去了市里的大医院,医生们做了各种检查,但仍然找不出具体原因。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失望,让郑女士夫妇焦虑不已。 终于,有亲友建议郑女士去省医院找一位擅长处理疑难杂症的专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郑女士和丈夫带着小明前往省医院。 初到省医院时,郑女士一家显得特别焦急,小明因为体重问题而显得有些不安。然而,专家医生的耐心和专业态度让一家人稍稍放松了些。 专家详细询问了小明的病史和家族健康史。郑女士详细描述了小明从小到大的饮食、作息以及体重变化。医生在听完后,决定先做一些基础检查,包括量身高、体重,测血压等。 结果显示,小明身高158厘米,体重200斤,BMI值达到了50.4,远超正常范围。初步诊断认为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激素检查。 郑女士和丈夫带着小明做了进一步的激素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都异常。 医生怀疑可能是更为复杂的疾病导致的,决定安排小明做基因检测。同时,为了确保没有其他并发症,安排了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 医生召集了内分泌科、遗传科等多位专家进行会诊,讨论可能的疾病原因。专家们经过讨论,决定对小明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同时安排MRI、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几天后,基因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专家通知郑女士一家,基因检测显示小明患有小胖威利综合征。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基因病,由第1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的。 小胖威利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包括食欲亢进、肌肉松弛、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等。为了帮助郑女士一家更好地理解,专家详细解释了小胖威利综合征的病理特点。 小胖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第1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该疾病的发病率大约为每1万到3万名新生儿中有1例。 小胖威利综合征的典型特征包括: 1. 婴儿期肌肉张力低下:患儿在婴儿期表现为肌肉无力和喂养困难。 2. 食欲亢进:幼儿期开始,食欲突然增加,难以控制,容易导致严重肥胖。 3. 身材矮小:多数患儿身材比同龄人矮小。 4. 智力发育迟缓:患儿通常会有轻度至中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学习困难。 5. 行为问题:可能出现如强迫行为、固执等行为问题。 小胖威利综合征通常是由于父源性第15号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缺失或突变所致。这种基因缺陷影响了控制食欲、代谢和激素调节的机制。 该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早期干预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严格的饮食控制、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和肥胖问题,以及进行康复训练以增强体能和协调能力。 在了解了小胖威利综合征的病理和遗传机制后,郑女士一家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专家接着介绍了这种疾病的长期治疗方案。治疗的关键在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饮食控制是为了防止体重继续增加,需要严格限制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生长激素,帮助改善身高和体质。康复训练则是为了提高小明的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减轻肥胖带来的身体负担。 本文为业内人士投稿,部分故事情节存在演绎成分。相关医学信息仅做科普,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0 阅读:2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