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在女儿幼年时被捕入狱服刑,等到刑满释放时已年过古稀,在没有收入来源,居无定所的情况下,男子找到女儿想要需求帮助,但女儿却拒绝履行赡养义务:“他从来没养育过我,我现在为什么要养他?” 老马(化名)年轻时因为一次冲动犯罪,被捕入狱,服刑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带着年幼的女儿马女士(化名)独自生活,为了给女儿一个稳定的家,她将原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过户到了自己名下。 马女士在母亲的辛勤抚育下长大,为了供她读书,母亲常常打两份工,早出晚归。 “我从小对父亲就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犯了错,被抓走了”马女士回忆道,“每当同学们提到父亲时,我只能沉默,母亲为了不让我受影响,从不在我面前提起他。”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马女士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陌生人的疏离,也有因他人议论带来的自卑,更多的则是对母亲的感激和对父亲的怨恨。 今年年初,服刑期满的老马踏出了监狱的大门,满头白发的他,拄着拐杖,望着繁华的上海,感觉格外陌生,昔日的友人早已杳无音讯,唯一的亲人便是自己从未尽过责任的女儿。 老马辗转打听,来到了女儿的家门口,听到敲门声后,马女士并未打开,而是透过猫眼观察,她看到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老人,神情憔悴,她心中隐隐猜到这个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但她却不愿面对。 “她不愿见我,我理解,”老马叹了口气,“这些年,我一直在想着,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向她道歉,弥补我曾经的过错。” 社区民警李仕迭在走访时发现了这位“新”居民,他主动上前,与老马攀谈,了解了他的情况。 “李警官,我现在无家可归,也没有收入,能不能帮帮我,让女儿见我一面?”老马恳求道。 考虑到老马的特殊情况,李警官决定帮助他,他试图联系马女士,却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电话中,马女士情绪激动,“他从来没养育过我,我现在为什么要养他?” 经过多次沟通,居委会提议为老马申请低保,并协调养老机构接收,但老马仍坚持想见女儿一面,“我只是想当面和她说声对不起。” 在多方的努力下,马女士终于同意与父亲见面,事后,马女士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父亲一些帮助,但暂时无法接受共同生活的提议。 我们无法评价马女士的选择是对是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经历,或许,理解和宽容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沟通和理解,即使有过错,只要愿意弥补,永远不算太晚。 对于此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齐鲁晚报 2024年10月26日 关于《近七旬父亲出狱后女儿不愿赡养》的报道)
上海,男子在女儿幼年时被捕入狱服刑,等到刑满释放时已年过古稀,在没有收入来源,居
小加娱的史书
2024-10-26 16:45:00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