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儿(2) 刘团长二、三事(四) 我们是如何摸黑在山间小道上行走的

踏遍青山绿水人未老 2024-10-28 12:18:56

那些年,那些事儿(2) 刘团长二、三事(四) 我们是如何摸黑在山间小道上行走的已不清了,只知道返回到水文站时天已经蒙蒙亮。青蛙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也记不清了,但对着满满一大锅烧好的青蛙,我们几个人狼吞虎咽的样子还记忆犹新。 刘团长老家的田鸡虽然多,但是去抓一次的代价太大,所以随后的日子还是期盼周二午餐的炒肉比较靠谱。 刚到水文站时我听不懂四川话,站里的人们讲话时听着大多是云里雾里,为此还闹出过笑话。记得有一天刘团长对我说了句,明天我们炒魔芋丝来吃。我听成了墨鱼丝,让我激动了一天,等到第二天中午急匆匆去到伙食团才知道是魔芋丝,心里又是一阵失望。 我在沱口水文站只有短短的四个月,但体重下降了10公斤左右。从去时的130斤降到了117斤,是我成年后体重最轻的时间。如果放到现在,我会十分感谢刘团长,他让能够减肥成功(现在体重155斤)。 但在那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粮食、食用油等都需要凭票供应,就连能够吃饱饭在川东地区都是问题。说句让友友难以置信的事,那段日子我每天都感觉处在没吃饱的状态中,这怪不了刘团长,是大环境所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是巧妇来了也会束手无策。 四个月的时间不算长,让我这个初出社会的年轻人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不易,非常感谢刘团长辛勤的付出,能够保证我们一日三餐能有食物裹腹。 1983年9月,我离开了沱口水文站,至此再也没有见到过刘团长,虽然会时常记起他,但再也没能有机会返回沱口看看。由于沱口工作条件太差,单位领导让后续几年再到万县工作的同事在市内居住了。 时间来到2008年的春季,在时隔25年后,我又去到万县水文站协调工作,自然向站里的领导打听沱口水文站的事情。领导告诉我,现在的万县水位站就是原来的沱口站,已经搬过来好多年了。 那次在与万县水文站的员工们一起吃饭时,我向他们说起自己曾在沱口水文站工作过的经历时,把他们都听的目瞪口呆。当我讲到伙食团的刘团长时候,有一位刘姓职工特别激动,大声说到:“那就是我们老汉嘛。” 我知道水文单位一直有子承父业的惯例,没想到刘团长的儿子竟然会万县水文站工作。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原本以为刘团长只是在我经历的历程中的一个点,没想到25年后又因他的儿子将这个点跳跃了过来,也让我感叹不已。向刘团长的儿子详细询问过去25年的情况。 从我离开沱口水文站后,刘团长一直在伙食团岗位上尽心尽力工作,直到九十年代末退休,并让儿子顺利接班。退休后虽然在万县市买有房子,但是故土难忘,与老伴一起回到了那个山坳里种田劳动,享受着田园生活,而且身体情况很好。 听到这个情况我也是特别欣慰,托付小刘见到他老汉时一定代为问声好,告诉他83年葛洲坝电站到水文站出差的小万还没忘记他,祝愿他们老俩口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转眼又是16年过去了,有些人能够很快忘记,有些人却总是忘不掉,就如刘团长这样的人。 (刘团长的故事写此,后续故事请静候……)

0 阅读:18
踏遍青山绿水人未老

踏遍青山绿水人未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