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南京一医生救死扶伤,用自己的钱默默做慈善,给病人捐了14年的款。有病人无意发现向他证实,他撒谎说:“这笔钱来自于慈善项目。”当真相被揭发后,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只想通过我的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江苏南京的肿瘤医院里,有一位名叫席玮的医生。他从2005年起,便开始悄悄为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住院费。 席玮的行善,不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是在无声无息的夜里,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受助患者至今大多都不知道那份“来自慈善项目的援助”其实是席医生自掏腰包的一片仁心。 这一切的开始源于2005年,当时席玮刚成为主治医生。他接诊了一位贫困患者,来自偏远的农村,身患癌症却无力支付住院费。看着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与无奈,席玮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他的父母也是医生,从小他便耳濡目染地看到父母帮助困难病人的身影。此时的他,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拿出1000元,替这位病人垫付了住院费。 从此,这份善举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席玮内心行善的火焰。从2005年起,每年总有三四位贫困患者在无声中获得他的资助,而这一切他从不声张。 面对病人问起为何住院费多出一些时,席玮总是微笑着告诉他们:“这是慈善项目的帮助。”这个善意的谎言,让病人们得以安心接受他的援助,不因自己经济上的窘迫而有任何心理负担。 席玮的无私与低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称赞。然而,他自己却总是淡淡一笑,表示这是医生的“分内之事”。在他心里,行医不仅是职业,更是使命。 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他获得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满足感。正如他所说:“我只想通过我的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的信念,让席玮的行医之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医疗行业中,类似席玮的医生并非个例。2017年,温州的乡村医生“兰小草”就因匿名捐款多年而被众人铭记。 自2002年起,他每年都会匿名捐出两万元,直到去世,才被人们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医生王珏。虽然生活并不富裕,王珏却始终坚持行善,用15年的默默付出温暖了无数人心。正如席玮一样,他行善并不图回报,只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行医者,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正因有着席玮和“兰小草”这样的榜样,我们才得以看到医护行业中的无私与温暖。 其实,每一位医生心中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份“医者仁心”。他们不仅是救死扶伤的专家,更是在患者最无助时托起希望的灯火。 但行善的路并不总是平坦,医护人员在这条路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医学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守护与坚守。 作为医生,他们需要承担来自社会的多重压力,需要长时间的工作,还常常要面对患者的误解甚至责难。席玮所在的江苏省肿瘤医院里,每天都有医护人员连轴转,只为救治更多患者。 长时间的工作往往让他们身心俱疲,但心中的责任感让他们始终坚持。他们的信念,就是在别人最无助的时候成为那个可以依靠的人。 席玮的故事从2019年开始浮出水面,那是因为医院在一次财务核对中,意外发现了他悄悄为贫困病人捐款的行为。 财务人员起初不解这笔钱的来源,调查后才发现,这是席玮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的善款。 席玮没有否认,但也没有大肆宣扬。面对大家的称赞,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事。”这一句简单的话,透露出的是一位医生最朴实、最无私的内心。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让医生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样重要的是心中的那份仁爱之心。有人说:“医生是世界上最希望你活下来的人。” 他们的快乐,往往就是看着患者康复时露出的笑脸。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年轻医生曾说:“当医生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永远都在帮助别人。”这是他们的职业理想,更是他们心底深处的坚守。 席玮用14年无声的善举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像席玮这样的医生们不知疲倦地行走在行善之路上,用无数个善意的谎言为患者撑起一片天空。 这种不计回报的行善,也许才是真正的“真善”。 这些默默行善的医生们,就像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干涸的大地。医者的责任并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点燃希望。他们带着一颗初心,无怨无悔地守护着每一个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
2019年,江苏南京一医生救死扶伤,用自己的钱默默做慈善,给病人捐了14年的款。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28 14:47:02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