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从中国历史中考察的货币发展的过程,梳理这些,是让大家看到我们要真正认识一个东西,其实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确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想让大家看到,只有中国历史对这些的记录是最完整的,并且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这是有了局部好的实践之后,由上向下推广和贯彻的
货币的发展过程,就可以见证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哪些朝代的哪些时期发生过倒退.....
1. 中国在神农氏的时候就创建了集市了,是的,非常早,肯定比古埃及早多了,这在「周易.系辞下」中就写了
「包栖氏末,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这时候应该就是以物易物的时代,但是神农氏创建了一个贸易集市,方便大家进行交易,增加了交易的便利性
这个集市是自发建立的么?很可能不是,应该是神农氏分析了社会现状,想出来的一个促进人们交易货物,互通有无的办法
2. 在黄帝的时候,开创了度量衡,即以黄钟为标准,创建了度、量、衡三种,度就是长度,量就是容积,衡就是重量
有了度量衡,显然可以更加标准化交易了,比如不再是一只兔换一袋米了,而可以做到一斤兔肉换一斤米,这样实际上可以让交易更加公平
那么度量衡是人们自发确立的么?显然不是,肯定是官方经过调研和商讨之后确立的,而且为了方便民众容易普及,专门设定黄钟这种乐器来做标准,这样只要你用同样的器型做出同样的声音,那么它的尺寸,容积应该就是定了的
3. 有了度量衡,有了集市,还是不太容易进行交易。为什么呢?因为货物的价值很难进行计算,这就需要有个衡量货物价值的标准才行
而有意思的是,按「杜氏通典」中记录,中国最早出现货币的是唐尧时期,即紧接着黄帝创建了度量衡之后,尧创建了货币
最初的货币肯定一开始也是官方确定的
它应该是需要付出一定劳动才能获得的当时比较紧缺的物资,比如在早期,米,布,金,玉等都充当过货币
货币的出现,就让商品的价值非常容易标定了,也非常容易进行计算和交换。比如 兔肉一斤 10 文,米一斤 10 文,那么如果你是一个猎户,就知道自己购买所需的东西,需要售出多少兔肉了
所以,任何东西,只要用货币进行衡量其价值,它就可以迅速和任何其他商品进行对价评估了
这自然会进一步扩大和便利商品的流通与交易
请注意,很可能在尧的时期,只是先指定了某种大宗商品作为货币,此时可能官方并没有参与制作
4. 最迟到了周朝的时候,官方开始制作货币了,因为目前有现实的货币收藏的,最早是周朝开始
此时官方制作货币,我认为应该主要是因为需要进一步标准化货币,因为虽然可以指定米或者布作为货币,但是米的品质,布的品质那还是有非常多差异的,要进一步标准化,就只能是官方制作了
5. 官方制作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解决货币供应和流通问题,比如如果发行的货币多了,就会产生通胀问题,反之就是通缩问题,这在古代称之为「轻重」,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中国很长时间,我认为战国时期应该解决了,而且还开始利用这种规律进行过金融战,比如秦国就曾对赵国发行过很多伪造的赵国钱币....,但是到了汉朝就倒退了...是的,汉朝的钱重一直不如秦国时期的钱重,而且经常发生货币问题
6.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继续富裕,收入不断增长,需要购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商人们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常常就会需要远途运输很多金属货币,这会带来很大的运输成本,需要雇佣车辆,船只,脚夫等等,同时还会面临财物损失,比如中途被人劫道了,或者船翻导致货币直接损失了...
于是商人们开始想到通过票据的方式进行货币周转,这就是唐朝就出现的飞钱,是的,其实早在唐朝就出现了
5. 宋的时候,官方开始施行纸币,刚开始的纸币是有有效期的,即你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否则就会作废,最初的有效期是四年,后来延长到了七年
官方为什么要做纸币呢?
因为对于官方而言,除了有运输成本之外,还要不断开采和冶炼,这些其实比运输成本更加昂贵,而且宋朝时候,有大量的铜钱都被日本和周边其他国家拿去铸造其他东西了,因为宋的铜钱品质高,相对来说比他们自己开采冶炼成本更低...这就意味着中国就会产生大量的金属货币流失,导致通货紧缩...
6. 北宋施行纸币应该是成功的,但是南宋就倒退回去了,并把北宋的实践改写成失败了
7. 不过好在那时北方还有一个金朝,金其实延续了北宋的实践,甚至他们把纸币的有效期延长到无限,只是需要七年更换一次,因为纸币在流通过程中会发生磨损,另外,金朝还把纸币的面值从500文下降到了100文,这意味着平民百姓日常就可以使用纸币了,你可以认为和现代一模一样,硬币是铜钱,一分,一角这种,纸币是1元,10元,100元这种
8. 元代,明初都延续了这种方式,明朝末期又像汉代,南宋一样倒退回去了,放弃纸币而改用了白银
是的,直接返祖了,返回到了唐代
为什么要返祖? 首先应该是儒家控制了海外的白银产地,直接拉到中国就可以当货币了,其次就是白银作为货币之后,只需要囤积居奇,就可以让财富不断积累升值,所以,张居正变法绝对祸国殃民,被万历鞭尸一点不怨
9. 古代困扰人们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私铸和伪钞
私铸现象在汉朝尤为突出,按汉书食货志记录,有数十万人私铸并被惩罚,规模非常夸张。后来历代不断改进官方货币的铸造工艺,宋代就使用蒸汽机铸造铜币了,到了永乐年间,更是使用轧制金属的方式了,官方铸造铜钱的工艺非常高超,民间很难企及
纸币也使用了一些防伪技术,外加严刑峻法处置伪造的人,元代的刑法记录,凡是参与伪造纸币的,都是死罪....
总结一下,货币的大致发展过程就是上面这样,这些记录在中国历史中全部都能找到,十分完整,货币本身就是为了促进货物标准化定价的一个标准,只是同时就具备了价值属性,于是有人开始囤积它,有人开始仿制它,有人开始出口它....这就给货币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于是开始不断的解决这些困难
回到最初,既然货币一开始是衡量货物价值的度量衡,按理它不应该被囤积,它应该始终在商品交易的时候参与即可,所以,其实可以考虑对囤积的资金收取负利息,促进人们把资金重新投入到市场流通中来,只是这样做面临很大争议,而且银行本身也是需要靠募集资金才行,所以最终都结果就是现在通过利率来调控了
而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可能是最为重要的考量货币发行量的指标,因为货币本身是货值的度量衡,市场上有多少正在流转的货值,那市场上就应该有多少正在流通上货币
注意,关键词是「正在流转ing」,是现在进行时,凡是存储的,库存的应该都不能算,只有下单了正在交割中的才算
当然,这不是一个可以做到非常准确的统计,这就带来了货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