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驾车出行,突然车辆失控,接连撞击停放在路边的多辆汽车,最终止于一片狼藉。

常常说说 2024-11-06 16:54:16

一名男子驾车出行,突然车辆失控,接连撞击停放在路边的多辆汽车,最终止于一片狼藉。男子伤势严重,经过紧急抢救不治而亡。事故发生后,警方立刻展开调查,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令人意外的是,重要的车载终端数据和企业平台记录在关键时刻神秘失踪。

【信源】澎湃新闻2024年11月4日《电动汽车出事故司机身亡,因车载数据缺失厂商被判赔百余万元》

2022年10月,江苏无锡,秋风萧瑟。王师傅驾驶着那辆2021年10月上市的新款电动汽车,前往上客点。

监控视频记录了这悲剧的一幕:车辆在掉头后短暂停车,避让对向来车,突然,车身剧烈颠簸,随即如同脱缰野马般向前冲去,撞击多辆停在路边的车辆后才停下。

驾驶室撞得变了形,王师傅没能救过来,不幸去世了。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因一个关键因素变得扑朔迷离——车载数据缺失。

交警部门请了专业机构来鉴定,结果发现EDR数据、车载终端TBOX数据和企业平台数据,在事故发生前后竟然大面积缺失。这些数据本应记录车辆的运行状态,现在却不见了。

鉴定机构无奈地表示,无法判断事故原因和驾驶员操作行为。王师傅的家人非常难过,他们认为车有问题,才导致了这场悲剧。他们将车企告上法庭,索赔140万元。

车企回应说,数据不足并不意味着车有问题,这两者没有直接联系。

这起案件,将智能汽车时代的数据安全和责任认定难题暴露无遗。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事故,都面临着与王师傅类似的困境——车载数据缺失,成为揭开真相的绊脚石。

这些本应忠实记录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操控?抑或是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数据缺失,不仅让事故原因调查陷入僵局,更让责任认定变得异常困难。在传统交通事故中,通过现场勘查、目击证人证言、行车记录仪等证据,通常可以较为清晰地还原事故经过,明确责任方。

然而,在智能汽车时代,车载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判断事故责任的关键证据。一旦数据缺失,就如同失去了“黑匣子”,真相被掩盖,责任难以理清。

在智能汽车出事故时,受害者常常很难找到证据。他们缺乏专业技术手段和知识,难以获取和分析车载数据,更难以证明数据缺失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车企则掌握着技术优势,可以利用数据缺失来规避责任。

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和责任认定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国家标准GB/T32960虽然对车辆数据采集和传输做出了要求,但其强制性效力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数据缺失的认定标准、责任划分原则等关键问题,仍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使得受害者在维权过程中步履维艰,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甚至最终也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而法院在经过认定之后,因为这些数据由汽车公司提供,所以举证还要汽车公司来进行,如果汽车公司不能举证,推定因果关系成立。汽车公司要赔偿司机130余万元。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智能汽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数据迷雾终将散去,真相终将大白。

0 阅读:81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