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这个词表达不准确,导致很多人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这轮10万亿元的财政增量政策其

王五说说看吧 2024-11-09 21:35:25

化债这个词表达不准确,导致很多人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这轮10万亿元的财政增量政策其实是在“转债”。 一提到“化”,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让某种东西消失。比如,化解风险、消化食物,被“化”的风险和食物消失了。所以大家以为化债是让债务消失。 债务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只会在偿还后减少,对应资源的投入。就像欠了房贷,每月用工资归还月供,房贷本金逐月减少的同时工资也少了。 不过,这轮化债并不会导致债务总额变少,当然,也不会增加,只不过是欠债的主体发生了变更而已,所以我才觉得用“转债”表述更加确切。 各地政府成立了大量城投公司,修桥建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都是城投公司在搞的,这些项目需要大量资金,于是城投公司就要发债融资,从而形成了地方规模庞大的隐性债务。从法律上来讲,借钱的是城投公司,债务与背后的政府没有直接关系。 现在做的是让地方以政府的名义发行显性债,用筹来的资金替城投公司还钱。如此一来,地方隐性债务减少了、城投公司欠的钱少了,但显性债务增加了、地方政府欠的钱变多了。或者可以理解成欠债的主体从城投公司变成了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不会有任何变化。 另外,还有人说化债是“放水”。这显然是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分不清楚。不管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城投公司借钱,都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只涉及市场上已有的存量资金。只有央行借债才是“放水”。当然,降准降息也是“印钱”手段,只不过同样与央行有关,不是地方政府能做到的。 部分财经博主连基本概念都弄不明白,还在那边解读、分析,这就好像加减乘除都做不来却在给教别人怎么解方程,怎么可能讲得对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0 阅读:547

评论列表

执着

执着

22
2024-11-09 21:55

说那么多,不如市场反应,市场才是检验标准。

似水流年6789

似水流年6789

14
2024-11-10 08:04

别看广告,看疗效。

寒雨

寒雨

13
2024-11-10 06:19

你借100块给它,它印100块还你!债务就消失了,还有啥理解的?!地方没印钞权,永远还不上,所以转给有印钞权的!

大为 回复 11-10 11:24
你借给它一百块,它用掉,钱没有消失只是在其他地方,它再印一百块还你,现实就存在两百块。这两百块等于一百块的价值,你拿到它还的一百块就不值钱了,价值约等于原来一百块的一半。基本性质就是这样。

月落溪前星满天

月落溪前星满天

2
2024-11-10 00:28

化债举措增强了经济参与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带动投资热情,化债举措给地方政府解决了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按正常计划推进地方发展,经济发展正常向上了税收上来了,财政收入充实了又反哺社会经济,你就只能看到表面的一点点,宏观的看不到。

826N2

826N2

1
2024-11-09 21:53

不对

王五说说看吧

王五说说看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