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与历史相关的视频、文章,下面基本上都会出现一种评论,那就是:史书都被皇帝改过。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肯定不是。 你要清楚一点,史书可是有整整四种,第一种是实录,第二种是官修史书,第三种是私人笔记,第四种是私人修史。 所谓的实录,就是现任皇帝给前一任皇帝修的史书。 而官修史书则是现任的王朝给前一任的王朝修的史书。 私人笔记则是朝廷大臣自己做的笔记。 私人史书则是民间自己修出来的史书。 如果说一个王朝仅仅只出现一种史书,那么你可以说他有作假的可能,但一个王朝出现的史书数量能高达四种,你说这还有作假的可能吗? 毕竟你皇帝能篡改的,无非就是实录、官修史书这两种。对于私人笔记、私人修史,你是无法做到篡改的。 这就是为什么唐太宗不将玄武门之变抹掉的原因,毕竟对于这种大事,你能堵住一个人的口,你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更何况,你将玄武门之变去掉,那又该如何将玄武门之变圆回来呢?你总不可能说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一夜之间全部暴毙。 而他们的家人也在隔天全部暴毙。这可能吗?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觉得不可能。 唐太宗的做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正确,因为后世总是有个别的人觉得自己只需要修改史书,就能掩盖历史的真相,就比如清朝。 《清太祖实录》整整有五个版本,《清太宗实录》整整有三个版本。 版本如此之多,明显就是做出了篡改,而他篡改的方式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 第一版《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里面一切都还正常,清朝将明朝称之为大明国,万历帝,面对明朝给他的公文书都称之为敕书,在他给明朝的公文书则都会在开头写上奏大明。 而在最后一版《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里面,则完全就是倒反天罡,竟然直接就将不平等的地位变平等,甚至还出现了超越。 原本将明朝称之为大明国,现如今呢?将大明称之为明国。 对于大明的皇帝,原本是称之为帝,但现如今呢?称之为明君。 双方来往的公文更是离谱,明朝给他发的圣旨变成遣使谢日,他给明朝回复的公文变成谕明国。 不知道的还以为明朝是清朝的臣子。 而清朝不是什么好鸟,明朝也不是什么好鸟,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朱棣。 原本《明太祖实录》在建文一朝就已经修过一次,但是他呢?先后在永乐元年,永乐九年又修了一次,这就导致《明太祖实录》整整有三个版本。 为什么他要在永乐九年又修一次呢?因为在建文元年的时候,他着急给建文帝盖棺材板,以至于第二版的《明太祖实录》仅仅只用八个月的时间就修出来。 但你试想一下,八个月就修出来的实录,那得离谱到什么程度?估计他自己看了都想笑。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永乐九年又修一次的原因。 而这次一修就是整整七年的时间,一直修到永乐十六年才宣布结束。 那里面的记载离谱到什么程度呢?里面竟然记载朱元璋临终前召见他朱棣,但建文帝对此却当做没听见。 “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虽然他没说朱元璋为什么召见他朱棣,但但凡是个正常人都知道他朱棣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那就是朱元璋原本要将皇位传给他,但建文帝却篡夺了他的皇位,你说这离谱不离谱? 看到这里,有的人或许会说,你上半部分虽然说史书不可能被篡改,但下半部分不都是在说史书是能被篡改的吗? 史书的确能被篡改,但是你要清楚,关于他们篡改史书这一件事情是会被记载下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没有唐太宗高明的原因。 唐太宗虽然没有篡改史书,但多多少少也夹带了一点私货。 那就是他在说玄武门之变的同时,又陈述了不止一件事情,那就是唐朝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李渊起兵是他逼的,而他之所以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受到李建成的迫害。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都已经发动玄武门之变,他要是再不为自己辩解上几句的话,恐怕后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如果史书都是假的的话,就你试想一下,还会有历史这一门学科吗?
只要与历史相关的视频、文章,下面基本上都会出现一种评论,那就是:史书都被皇帝改过
含双谈历史
2024-11-20 22:04: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