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三番四次扬言要用原子弹“教训”中国,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核威胁,我们只能默默鼓劲,希望有朝一日,能搞出核武器,不再受这口气!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听取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关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现状的讲解。 当汇报人把铀矿石标本和探测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拿到会上时,现场演示发出嘎嘎的响声,毛主席看后十分高兴。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和中央便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早在四年前的1951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便让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主席,传的话便是: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约里奥·居里为什么要给毛主席传这样的话呢,因为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女婿。 新中国一直饱受核威胁,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在装备落后“联合国军”几个数量级的情况下,依然将美帝赶回了“三八线”,美帝为了挽回战局和颜面,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美联社曾这样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 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也曾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那么这期间,美国为什么没有使用原子弹呢?难道是心慈手软?非也! 首先,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对于美国并没有什么好处,只能向世界证明他们的残忍和不择手段,在道义和政治上都会处于尴尬的境地。 其次,朝鲜并没有值得实施核打击的目标,不像二战末期的日本,广岛、长崎对当时日本战争的支持举足轻重,核打击还不如加大战场上的投入,价值更高。 最后,国际舆论压力很大,支持者更是少数,不像二战中犯下重罪的日本,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还有一层原因,是美国当时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当然也不会把我们作为它的真正对手,它的眼中只有苏联,可苏联却在1949年搞出了原子弹,对应着美国的核威胁,放出了核威慑,以毒攻毒! 即便如此,好事者往往不安分,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依然存在。 甚至到了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依然保持着对中国核威胁的传统,这期间,美军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毛主席高屋建瓴,一语中的: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有核国家的核威胁,中国人只有争气,搞出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否则,只能被动挨打,受威胁。 1954年2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刘杰以及何长工和宋应等认真研究,并征求了当时在地质部担任顾问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库索奇金的意见,决定成立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4年秋,我国终于发现铀矿。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下去,一定可以搞起来。” 他还强调说:“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这是一次对中国核工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他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1958年,地质部提交了第一批可供开采的铀矿山,中国核工业踏上了发展的征程,至此中国的核武器已经指日可待。 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舍身忘死,终于取得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 中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的,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至此,中国人终于挣下了核武器这口气!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三番四次扬言要用原子弹“教训”中国,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核威胁
凡梅说历史
2024-11-20 22:11: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