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聊语文玄学
经常会有人说小学语文不要太看重分数,也有人说语文学科基础很重要。怎么来看待?
首先,语文学科的特点,如果说只是盯着课内的课本的那点知识那几篇文章,然后去背答题套路、写作模板等等,那孩子的语文是不可能特别好的,因为没有思考深度。
但是如果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对课本知识完全不屑一顾,只喜欢看课外书,字词基础不牢,那这孩子的校内语文成绩,可能会很难看。
所以语文这个学科,既要有理想主义,还得有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既要有课内的刷题,还得有课外的素养拓展提升。
这就不像数理化那么单纯,课内课外都是要好好刷题就行,语文必须得是两手抓。
再加上,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孩子成绩的提升,具有滞后性。
哪怕家长从一开始就知道课外素养的重要性,但是,课外提升的见效过程是有滞后性的。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知识相对简单,考察方式也比较死板,这就导致很多博览群书,有着深度思考的孩子,课内成绩未必高过那些,好好听课但是课外不读书的孩子,这是这个语文素养提升的滞后性。于是,对于那些课外素养比较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小学甚至初中语文课内成绩可能不是顶尖的。
但是,对于那些只搞应试不搞素养的孩子来说,上到高中之后,高中语文的变化会让他们立刻傻眼。
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比起来,不仅仅是难度的增强,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提升,绝对不是背诵套路能够应付的,必须要有特别强的共情能力,需要有真正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
小学初中阶段积累素养对考试成绩的提升不明显,但是一旦家长发现孩子素养不够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去补了。
所以语文为什么难,难在必须应试素养一起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