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张自忠的部下糟蹋16岁的少女。但此人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曾砍死18名鬼子,还替张自忠挡过3颗子弹。是杀是留? 张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唐园村的一个官宦家庭,年少时便表现出卓越的气节和英勇之气。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家教严格,注重忠孝仁义。6岁时,张自忠开始在私塾读书,掌握了基础的文字技能,显示出过人的聪明才智。三年后,父亲张树桂因担任江苏赣榆巡检而将家庭迁移至赣榆,此时,张自忠也随父亲一起前往。这段时间,他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事务,逐渐成熟,开始理解并体会家国责任。 1905年,张自忠14岁时,父亲因政绩出色而升职为赣榆知县,官位晋升至五品。然而,这个家庭的平静生活很快因父亲突然病逝而破裂。张树桂在任上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回临清,这让年轻的张自忠深感丧失与不安。此后,他的母亲冯夫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并带着张自忠一家返回临清,开始了新的生活。尽管家庭遭遇变故,张自忠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1907年,16岁的张自忠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李化南的女儿李敏慧成婚。这段婚姻虽然起初基于家族安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自忠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投入逐渐增强。婚后的张自忠更为专注于学业,他在1908年考入临清高等小学堂,继续深造。高等小学堂的教育不仅提升了张自忠的文化水平,更让他接触到更多新思想、新知识,激发了他对于国家与社会责任的认知。 在成长过程中,张自忠的内心始终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仁、义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学习之余,张自忠对古代历史与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特别喜爱阅读《三国演义》、《说唐》以及《说岳精忠传》等经典名著,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和忠义精神深深吸引了他。关羽、岳飞、秦叔宝等历史人物的忠诚、勇敢和高尚的精神,成为张自忠心中的楷模。特别是岳飞“文官出将”的豪情壮志与忠诚事迹,对张自忠的影响尤其深远。 进入青年时期,张自忠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风云变幻的时代,内忧外患不断。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国内战乱不断,而外有列强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张自忠虽然年少,但始终心系国家的命运。他见证了民众的困苦与国家的动荡,也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这一切。 这一时期,张自忠的思想逐渐成熟,他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大事。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已经能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受家庭影响,张自忠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不仅局限于个人修养的提升,更引发了他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注。他曾深受岳飞“精忠报国”的理念启发,立志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张自忠的品格和抱负逐渐体现在他的军事与政治生涯中。虽然年轻,但他在多次艰难的斗争中展示出了过人的勇气与谋略。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张自忠作为中国军队的重要将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初,日军加紧对徐州地区的进攻,战事吃紧。一天,张自忠率部开赴台儿庄增援,途中在一村庄稍作休整。正当部队准备启程之际,一村民泣涕拦住去路,哭诉女儿遭一士兵糟蹋,要求张将军主持公道。 闻听此事,张自忠勃然大怒。他义正辞严地当众宣布,若有士兵作此伤天害理之事,定当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张自忠命令即刻清查。在姑娘协助指认下,罪魁祸首很快浮出水面,竟是张将军身边的警卫营长孙二勇! 孙二勇是张自忠部下的老兵,卢沟桥事变中,他曾仅凭一把大刀,砍杀18名日军;孙二勇不只杀敌勇猛,更曾三次舍身为张自忠挡下暗杀的子弹,有救命之恩。然而此时,这样一位有功之臣,却犯下如此败坏军威的滔天大罪,让张自忠如何抉择? 沉默良久,张自忠才下定决心,缓缓吐出四个字:"军法处置"。行刑那天,张自忠站在一旁,两行热泪滚落面颊。就在众人以为孙二勇已伏法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行刑的士兵,也许是慌乱之中,也许是有意放过,两枪都打偏了,没有击中要害。孙二勇被当地百姓救下,千方百计医治,已无大碍。次日,张自忠特意设宴款待孙二勇,算是为这位曾经的部下饯行。 酒过三巡,孙二勇再次恳求张将军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张自忠却面露难色,摇头道:"我要带领一支铁军,军规不可废"。孙二勇泣不成声,语带哽咽:"来世再做将军您的军士"。话音刚落,一声枪响,孙二勇应声而倒。张自忠强忍泪水,挥手散席。 事后有日军听闻此事,不禁慨叹,若中国军队将领皆如张自忠般铁血无私,哪里还有日军侵略的可能?张将军用实际行动昭示了军纪的必要,宁可牺牲个人私情,也要维护法度尊严。
1938年,张自忠的部下糟蹋16岁的少女。但此人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曾砍死18名鬼
安琪小世界
2024-11-28 11:39:54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