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一男子在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拿着剪刀就直冲毛主席的房间,来到毛主席身旁后,他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接下来的一个举动,让毛主席身旁这些人泪流满面,这个人究竟是谁?
1976年9月9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去世,举国同悲,让无数人心如刀割,在深沉的悲痛之中,一名普通的中年男子手握一把理发剪刀,径直走向了毛主席的房间, 他没有泪流满面,却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他就是周福明,毛主席的理发师,这最后一次理发,是无声的告别,也是他对伟人永恒的敬意。
周明福和毛主席的相识是在1959年的杭州,当时周福明在杭州当地是一名手艺精湛的理发师,突然有一天,他被党组织安排给一位领导理发,周明福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为哪位领导理发。
就跟着党组织上的人来到了杭州西湖旁的一家游泳馆,当看到毛主席后,周福明既紧张又兴奋,因为他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激动的上前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看出了周福明的紧张,和蔼可亲的和周明福聊了起来,毛主席的平易近人,很快便消除了他的紧张。
周明福凭借精湛的手艺20分钟就为毛主席理好了头发,他利落的手艺、沉稳的气质,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以后,周福明成了毛主席的专职理发师,也成了他身边最亲近的工作人员之一。
周福明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七年,这十七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让一个普通的理发师成为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周福明的工作不仅仅是理发,更多的是陪伴,他见证了毛主席日理万机的工作状态,也目睹了毛主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在漫长的十七年中,周福明兢兢业业,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一次,周福明在为主席理发时,心不在焉,动作迟缓,甚至出现了失误,主席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并没有责怪,而是关切地询问原因。 起初周福明不愿提及家事,怕打扰毛主席,但在毛主席的询问下,周福明说出了原因,他的儿子重病住院,他心急如焚,却因家里缺钱,而无能为力。
毛主席听后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稿费资助周福明,并叮嘱他安心照顾孩子,不用担心工作,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周福明感受到来自伟人的温暖。
毛主席的关心,周福明铭记于心,他更加尽心尽力地为主席服务,细致入微地照顾主席的生活,七十年代,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周福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常常劝主席多休息,注意身体,但主席总是放不下国家大事,废寝忘食地工作,周福明只能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力让主席感到舒适和安心。
周福明明白主席的责任与担当,但也更加担心他的健康,每一次为主席理发,都像是一次沉重的告别,回家后,他常常独自落泪,为主席的身体担忧,也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
1976年9月9日,这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举国哀恸,这个消息对周福明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长久以来的担忧,他已经哭干了眼泪,内心只剩下无尽的悲痛和深深的敬意,他知道,哭泣无法改变现实,他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送主席最后一程。
周福明拿着理发剪刀,走向了毛主席的房间,房间里,弥漫着沉重的气氛,每个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周福明没有说话,他默默地为毛主席理着头发,仿佛主席还在,一切如常。
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对主席的敬意和爱戴,这最后一次理发,不是简单的修剪,而是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是周福明对毛主席最深沉的缅怀。
周围的人看着这一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周福明的举动,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失去伟人的悲痛。
周福明的故事,体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奉献,十七年来,他始终如一地为毛主席服务,从不抱怨,从不懈怠,他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即使在毛主席逝世后,他仍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主席的敬意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