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位领导来到新疆鄯善视察,还品尝了研究所里的新瓜种,并对之赞不绝口,

鸿史来了 2024-12-05 20:40:01

1984年,一位领导来到新疆鄯善视察,还品尝了研究所里的新瓜种,并对之赞不绝口,离开时还特地带走了一个,可没想到一位女研究员得知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立刻派人将西瓜要了回来! 中国人对西瓜的热情,恐怕连国家统计局都始料未及,我国西瓜年产量高达160亿个,近8000万吨,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七成,这份甜蜜已成为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以前的西瓜不仅长得难看,而皮还厚实,肉不细腻,到底是什么让这曾经“面目模糊”的水果,华丽转身为如今的“国民消暑神器”? 答案指向一位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科学家——吴明珠,中国甜瓜育种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这位女士,和袁隆平、向仲怀一起,被誉为西南农学院的三大才子。 虽然她的名字不像袁隆平一样家喻户晓,但你很可能已经品尝过她培育的甜瓜品种,它们早已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这位“甜瓜女王”不仅成为了新疆首位中国工程院女院士,更用自己的一生,让中国的甜瓜产业走向了世界舞台。 1955年,吴明珠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她本可以进入中央农村工作部,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开启职业生涯,可她一直想去最缺人的地方贡献力量。 经过几个月的“拉锯战”,她终于说服了领导,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新疆,并一头扎进了条件艰苦的鄯善县,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不理智”的选择,但对吴明珠而言,这却是她追寻理想的起点。 初到新疆,面对茫茫戈壁和陌生的环境,吴明珠用了三年时间,差不多跑遍了整个地区的三百多个生产队。 烈日当空,风沙弥漫,她背着一壶水,拿着一块馕,一块瓜地一块瓜地地进行调查,最终为新疆的甜瓜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档案。 吴明珠的研究重点还包括挖掘和守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瓜类品种,她为了找到一种叫“阿依斯汉可可奇”的瓜,冒险闯过了火焰山和茫茫戈壁,来到了遥远的底坎乡。 在戈壁滩上,她和老乡为了躲避狼群,只能在烧窑厂的毡毯上露宿一夜,这次的经历虽然惊险,但也让她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种珍稀的瓜种——巴登瓜。 早佳8424、小青皮、皇后、郁金香、芙蓉、火洲一号、伊选……这些吴明珠培育的甜瓜品种,如今已遍布全国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她对瓜种子的严格要求近乎苛刻,几亩大的瓜棚少一个瓜她都能察觉,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她也精打细算,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生活中的吴明珠慷慨无私,但在甜瓜育种上,她却“小气”得令人难以想象。 1984年,一位领导来到研究所视察,因此工作人员请领导品尝了最新的甜瓜,可吴明珠却交代众人要把种子好好保管。 视察工作结束时,研究所一位好客的同志送出了一个甜瓜,没想到吴明珠得知后,立刻派人去追,说什么也不能把种子浪费,这种“小气”,正是她对科研事业的极致追求和高度负责的体现。 吴明珠不仅是个顶尖的科学家,还是个深受时代敬仰的榜样,她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中国甜瓜的种植格局,如今,中国的甜瓜产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层出不穷。 吴明珠的奉献精神和科研成就,将继续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为中国农业的未来贡献力量,她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唯有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信息来源:国科农研院--《吴明珠院士:新疆哈密瓜因她而丰富多彩!》

0 阅读:51
鸿史来了

鸿史来了

军情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