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发过一个南京家长鸡娃案例,娃小学成绩看起来很好,上了初中却跟不上的情况,很多

知行有毛毛妈 2024-12-06 09:37:22

前面发过一个南京家长鸡娃案例,娃小学成绩看起来很好,上了初中却跟不上的情况,很多人在评论区里说不太相信。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的成绩好,你是跟谁比?

比如说,如果小A是普通菜小,校内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简单,小A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那是在课内体系中用一张简单的卷子去跟几十个同学在比。

小C在某机构创新班,他学到的内容本来就有一定的深度,他的同学都是从各个学校竞争出来的佼佼者,他还能在各种考试甚至竞赛中,继续拔得头筹。那么他的成绩是跟整个城市的好学生比,数学可能是千里挑一的。

如果小A和小C通过择校进入到同一所初中,两个娃同台竞争,在学业难度和压力大增的情况下,会发挥出明显不一样的实力。

小学课内成绩确实有欺骗性。

一个小朋友如果在五年级就考过FCE,这是一个绝对的英语牛蛙。到六年级的时候,他的英语词汇量大概率已经超过5000了。还有一个小朋友是跟着课内非常踏实的学习,他的词汇量大概是800左右。

到了六年级,前者有可能在语法某些细节上不太好,所以他英语考95分,而后者可能也考了95分。

但是这两个孩子英语水平其实是相差很大的。初中单词量暴涨的情况下,前者会明显更加轻松。

数学也是一样的。

比如一个孩子在小奥的杯赛里都能考一等奖,但是他校内考试可能有时错个一两题,课内成绩95-100。

第二个孩子用所有的时间刻苦学习校内,没有拓展也没有提前,他也能考95-100分之间。

第三个孩子已经提前学了七八年级的内容,而且掌握的不错,课内数学纯靠校内学习,也是95-100。

这三个孩子,上了初中之后会有比较名显的差距。第二个校内娃是很可能一开始就不适应的,数学学的很吃力。第三个孩子的优势会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而第一个娃则很有可能是三五年后的王者。

语文就更不用多说了,阅读上的马太效应,是说小时候喜欢读书的孩子,以后会更喜欢读书,而且读书能力更强。

反过来,如果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三四年后还没有学会好好阅读,那么以后很可能造成长期的阅读障碍和学习问题。

阅读能力高的孩子,和阅读能力低的孩子,在语文能力、对世界的认知等这些智能上的表现,差异会越来越大。甚至有些同学到了高中语文考试连试卷上的文字都来不及读完。

为将来会遇到的难题打基础,不一定很快就能体现在你当下的成绩上,但是潜力的差距是巨大的。这就是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的真相。

0 阅读:384
知行有毛毛妈

知行有毛毛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