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羽人戏龙/虎——南朝墓砖画组合
坚持走路
2024-12-21 18:51:36
P2-4,羽人戏龙砖画,南朝
P5-7,羽人戏虎砖画,南朝
P8,武士砖画,南朝
P9,狮子砖画,南朝
P10-17,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大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P18,鼓吹出行砖画,南朝
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多座大型的南朝高等级砖印壁画墓。其中1960年发掘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南朝大墓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最为人们熟知。画面中展现了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与春秋隐士荣启期的人物形象,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高士题材,反映出时人推崇隐逸清高的文化风尚。
除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外,南朝大墓里的砖印壁画还有“羽人戏龙”“羽人戏虎”“日月”“狮子”“守门武士”“仪仗出行”等题材。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些砖画在墓葬中有着相对固定的位置和布局:甬道顶部饰有“日月”,两侧是“狮子”和“守门武士”;墓室左右两壁的砖画,则多前为“羽人戏龙”“羽人戏虎”,后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其下方还有横贯整个砖画底部的“仪仗出行”。
如果配置齐全且保存完好的话,这些砖画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组合。
制作砖印壁画是浩繁的工程。工匠依据事先已有粉本,将画面分别模印在数量众多的砖坯上,再入窑烧制。为了最终能顺利拼出完整的画面,需要事先编排好每一块砖的位置顺序,并在砖上刻画顺序编号,待烧成后按次序砌筑在墓壁上。
在目前所发掘的南朝墓葬中,位于丹阳的三座南齐帝陵都保留有整幅“羽人戏龙”壁画,在近年新发现的南京栖霞狮子冲南朝墓中也有残存的相关砖画内容。
参照完整的图像,“羽人戏龙”是一幅高度近1米、宽3米以上的大型壁画:画面主体是一条身体修长的巨龙,头顶长有两角,全身覆盖龙鳞,前肢生有羽翼,下有四足,每足有三爪,呈昂首翘尾、腾空飞奔之态。龙面朝墓门方向,其前方有一身披羽衣、手持仙草的羽人引导,上方有天人飞翔,周围还有花草、祥云等纹样装饰。
“羽人戏龙”和“羽人戏虎”砖画一般在南朝帝陵级别的墓葬中成组对称出现,“羽人戏龙”在东壁,“羽人戏虎”在西壁,对应着秦汉以来“四神图”中以青龙、白虎来指示东西方位传统。
在部分南朝大墓中,同时还发现带有朱雀和玄武铭文砖块。据此,羽人所戏龙、虎,可理解为青龙、白虎,与朱雀、玄武并为四神。
升仙是汉代以来墓葬图像中的重要主题,龙、虎成为固定搭配,并且与羽人相组合。
汉唐之际,四神有表示方位、天象乃至辟邪镇墓的作用,同时也与当时流行的升仙思想密切相关。尤其是龙,被视作仙人升天的骑乘。
0
阅读:3
巨Alpha段嘉衍
同款
祂
甬道内的日月称“小日”、“小月”较为恰当,因为进入墓室后会有比它们大的“大日”、“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