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给潼测了一次IgE过敏原,跟四年前测的一样,显示多种花粉过敏。
榆树、柳树、杨树,艾蒿、豚草、葎草。
鹅毛草、百慕达草、梯牧草、苍耳。
北方的过敏娃们实惨,为了防风沙种植的大量蒿属类植物的花粉就是北方地区秋季的主要过敏原,再加上北方城市中常见的一些行道树也是,圆柏、榆树、柳树、杨树、悬铃木、白蜡……
查了一下花粉传播季节,树类的花粉传播基本都在三四月,草类的就在八九月,所以这两个阶段会有很多娃出现过敏症状,持续一个月。
咨询了一下协和的变态反应科医生,花粉类的脱敏治疗的话实在太折腾了,每两个半月去开一次药,拿回来找医院打针,每周两针,一年就要打近百针,持续打三五年才可以解决。
这个脱敏治疗实在没办法让人选择。等着看看以后有没有口服药物可以出来吧。
目前能做的预防就是在花粉季节来的前半个月开始就用药,就是过敏时用的那一套:口服抗组胺药物,洗鼻子,内舒拿鼻喷,滴眼药。
外加家里开新风,避免花粉进入屋内。出门的话戴口罩,护目镜,进门换衣服,洗鼻子。
实在严重也可以考虑奥马珠单抗治疗,但这个就是缓解当下症状,没办法像脱敏治疗那样长效。
IgG检测(食物过敏)我看医生们现在都科普说没啥用,不准确。四年前潼测的鸡蛋过敏,医生也说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就不用管这个。这次IgE倒是查出来花生过敏,以前还真没留意过。
身边有的花粉过敏的北方娃已经选择在每年这两个月去海南避花粉了,真不知道啥时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