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于北上前夕,签署过一项命令,减少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插图]1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1-10 16:19:55

1924年孙中山于北上前夕,签署过一项命令,减少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插图]1926年7月,中共中央将之纳入《对于广东农民运动决议案》。[插图]同年10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将之纳入《左派政纲》,成为两党一致同意的纲领。[插图]北伐军进入湖南后,减租减息斗争掀起。这时,社会尚无明显反对意见。不仅如此,由于湖南等地的农民、农会欢迎北伐军,积极为北伐军带路、担架、侦探,因此,国民党将领对农民运动颇有好感。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各村人民与农会有迎于十里之外者,殊甚可感。农民协会组织尤为发达,将来革命成功,当是湖南为最有成绩。”[插图]关于“耕者有其田”,国民党人,包括蒋介石在内,理论上都是接受的。1926年8月,蒋介石曾从湖南前线致电在广州的张静江和谭延闿,要他们和鲍罗廷商量,在国民党中央设立土地制度委员会,研拟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插图]分歧主要在于实行时机、办法、手段和对两湖农民以各种方式斗争土豪劣绅,自行插标分田的态度上。自1927年2月起,毛泽东多次为湖南农民运动喊好,称颂农民完成了“四十年乃至数千年来未曾成就过的奇勋”。毛当然也看出了运动中存在“左稚之病”,如:有五十亩地,即为“土豪”,穿长衫,即为“劣绅”,以至提出“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口号,以及农民斗地主的手段“出于法律之外”,当时的乡村已“陷于无政府状态”,等等。但他认为,“矫枉必须过正”,这一切都是“革命斗争中所必取的手段”,“过分一点也是对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怎能不严厉一点”。[插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则与毛泽东的态度完全不同,他们声称湖南农民运动是“无条理暴动”,视为对社会基础的“大破坏”。[插图]武汉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5月发布《保护公正绅耆训令》,指责农民“扰乱破坏公共秩序”,“无异于反革命,应由各地党部随时制裁”。[插图]一个赞誉为“奇勋”,一个愤而要“制裁”,两者的距离真是不可以道里计了![插图] [插图] 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视察黄埔军校,并作北上前的临别演说。前排孙中山右侧者为蒋介石。 国共两党在思想、理论、策略上还存在其他种种分歧或相异之点,这里不能一一列举。

0 阅读:0
书竹随心过去

书竹随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