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鸮卣装有蒸馏酒!古埃及同期中国蒸馏酒

坚持走路 2025-01-16 17:17:49
P2,商代铜鸮卣 P3,考古出土的发酵酒和蒸馏酒的颜色——a: 烟台十三里堡汉墓陶罐内蒸馏酒;b: 榆林走马梁汉墓铜壶内发酵酒; c: 大辛庄商代墓铜卣内蒸馏酒 P4,大辛庄遗址出土的铜爵 P5,大辛庄遗址出土的铜钺 P1-5,来源于网络 P6-10,青铜蒸煮器,海昏侯遗址博物馆 1月13日,考古人员在大辛庄遗址出土的一件商代铜鸮卣内,发现距今3000年前的蒸馏酒,基本与古埃及发明蒸馏酒是同一时期。此举填补了我国自商代至汉代生产蒸馏酒的空白。 这件商代铜鸮卣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是2010年12月在大辛庄遗址发掘的M257墓葬中出土的,时代为商代晚期。器物出土时,考古人员能够明显感受到其内部有少量液体,但由于器盖和器身已经牢牢结合在一起,迟迟未能开启。 直到2024年底,文物修复人员对铜鸮卣的锈蚀部分进行处理,打开了器盖。随后,器内液体标本被密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铜卣内取出的液体,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后,发现微量乙醇,证明其为酒。 酒可以分为发酵酒和蒸馏酒,发酵酒即用谷物或者水果等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无氧发酵产生低浓度的乙醇,其中含有大量有机酸,使酒液呈酸性(pH 在 3-4 之间)。若发酵酒盛放在青铜容器中长久埋藏于地下,其中的有机酸会溶解铜锈,使得酒液呈现蓝色。而蒸馏酒是把发酵酒蒸馏,收集其中沸点低于100℃的挥发性成分,因此蒸馏酒中不含有这些高沸点的有机酸,呈中性。 大辛庄这件商代铜卣内发现的酒液无色透明,表明没有铜离子溶入,检测其pH=5.8,接近中性;又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未检测到任何有机酸,说明水体在埋藏前也不含有酸性物质。综上分析,该样品不是发酵酒,而是蒸馏酒。 此前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最早的蒸馏酒记录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灭亡后,蒸馏酒技术被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等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文明吸收和传播。 直到辽金元时期,中国历史文献上才出现蒸馏酒在中国传播的明确记载,而考古发现的最早蒸馏酒作坊是辽代的。 随着考古的新发现,陆续有汉代的蒸馏器实物出土,包括海昏侯墓出土了西汉的蒸馏器(P6-10),西安张家堡墓地出土了新莽时期的蒸馏器,这些汉代的蒸馏器表明,中国至少在汉代已经有了蒸馏技术。只是蒸馏技术是否被用来制作蒸馏酒,尚不可定论。 此外,大辛庄遗址还曾出土过甲骨文,是国内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之后第三处出土甲骨文的地方,进一步凸显了大辛庄遗址在商代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字来源于网络)

0 阅读:2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