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的稻田遗迹,与万年的稻谷起源历史
坚持走路
2025-01-24 15:09:42
近期,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P1-5),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一R] 1954年,中国首次发现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的稻谷稻壳遗存。
[二R] 1973、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两次考古发掘中,在大多数探坑里都发现了稻谷(P6)与其他植物互相混杂的堆积层,平均厚度达40厘米左右。稻谷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同时出土了以骨耜为主的170件农具,其中两件骨耜(P7)柄部还残留着木柄和捆绑的藤条,说明农业发展已经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三R] 1979年,在对桐乡县罗家角遗址的发掘中,又发现了年代更早的炭化谷粒遗存,其中人工栽培的籼稻101粒、粳稻55粒,稻谷颗粒较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略小。
[四R] 20世纪末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其中的稻谷可能源自当地的野生稻,是尚未完全分化的原始栽培稻,距今8000年至7000年。
[五R] 1988年,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稻壳,距今约9000年。
[六R] 1993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远古人工栽培稻,兼有野生稻、籼稻的综合性特征,被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距今约12000—14000年。
[七R] 1993、1995年在江西万年县发掘的仙人洞、吊桶环两个遗址,发现了共存的野生稻和栽培稻植硅石遗存,距今约11000—14000年。
[八R] 2013年9月底,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研究人员公布了新的研究成果,将2011年该遗址出土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年代前推至距今12000—14000年。
玉蟾岩与牛栏洞距离较近,时代大体相当。
根据一万年前的几个遗址可以看到,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数量可能不止一两个,而且各中心都有独立发展历程。
非但如此,淮河流域也有早期稻作发现,黄淮种植水稻的历史比过去人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典型代表就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1991年,借鉴在彭头山遗址发现古稻的经验,发掘者在贾湖遗址收集到的红烧土中找到了稻壳印痕。
1994、2001年贾湖遗址发现了陶、石、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百件,以及大量炭化水稻稻粒、豆粒等植物种子。
此外,贾湖是中国家猪饲养的起源地之一,发现有驯化的家猪骨骼,距今约8600年,为目前所知最早。
中国的农业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以前,长江及珠江流域和华北黄河流域分别发展成稻作和粟作两个相辅相成的农业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