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50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率先回到24年10月初的最高点,但此时它们与去年高点位置的驱动力已经完全不同:
24年9月底暴涨到10月初的高点,完全来自于ZC口径180度的超预期大转弯,由此点燃了整个市场的热情和信心。当时几乎所有指数都疯狂暴涨起来,是一次对ZC的热烈欢迎和对信心的热烈表态。当然,最后证明表白失败了。
但这一次,首先自去年高点以后各个指数的当前位置差异很大,大多数都处于相对当时的低位(小盘概念性指数就不看了),甚至有的快新低了。但上述两个比较大的标志性指数,再次回到24年10月初的最高点,就显示出推动其回归的完全是另一种力量,那就是这一类资产开始被认可为AI+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几个月之前,市场对于这类资产的定价,已经快低于公共事业类公司,10-15倍的PE,分红收益率+回购》5-10%的内在收益率,本身主营业务还在个位数甚至两位数的增长,并且现金流非常好,资产中还有大量的金融投资资产未变现,业务上也更加专注竞争格局更加清晰稳定。
但市场只是把他们作为顺周期的一个细分,只要政策没有打的东风,就一律不理睬。而DS的出现,包括美国同类公司在AI+上已经焕发出的活力和可能性,让市场发现,AI时代里,这些动辄有着数亿活跃用户,无数变现场景,又无穷投资能力的公司,其实是AI应用最好的落地,最顺滑的变现,它们根本不需要大的ZC东风,就已经站在了业务重新焕发第二春的跑道里,而如果ZC竟然还有东风起,那么它们的大部分业务也确实是顺周期的,等于是两级火箭发射——再一对照估值,以上的每个可能性都是白送的,它们比很多红利更红利,却有这些红利股永远不会有的业务弹性和商业可能性。
而再次走到24年10月的初的高点,短期来看技术上肯定是超买了,调整波动都是正常的。但此时我们看到,连接的ETF基金的溢价率其实只有3%多,远远不是美国指数超买到几十个点溢价的疯狂,更重要的是估值。
中国互联网50指数当前的估值PE19.8倍(历史分点位10%),PB2.89倍(历史分点位27%),依然还是很便宜。如果仔细挑挑其中的优秀个股,会发现更便宜得多,而且高股息率+高ROE+高现金存量和流量。
放在全年乃至于未来1-2年来看,有一种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ZC东风可能会一直不咸不淡,大台风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大AI+产业链的产业进展(包括了新AI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和应用商业化势头可能会持续的超预期,不断的有万亿级的商业模型或者应用跑出来,当然最后的王者还是几十万亿级的AI机器人。
所以,乘ZC东风全面起飞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大指数从估值来讲也似乎不支持。而乘产业东风,一些本来就极端便宜又有了真正扎实的技术和商业可能性的细分领域,则很可能有持续性比较强的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