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亮剑》的时候,剧组因为资金紧张,找不到会日语的演员,于是导演来到片场对那些群

寒露微凉晨曦 2025-02-17 17:22:21

拍《亮剑》的时候,剧组因为资金紧张,找不到会日语的演员,于是导演来到片场对那些群演喊道:“你们谁会说日语,站出来,片酬是群演的三倍!”没想到剧组的司机站了出来。 “三倍片酬!谁会日语?”导演的吼声在承德的片场回荡,却无人应答。 这时,一个穿着朴素的司机缓缓走了出来,“我会一点。” 这便是杨清文,一个普通的河北农民,如何与《亮剑》结缘,又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司机,蜕变成抗日剧中的“鬼子专业户”? 故事要从一个老式收音机说起。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收音机是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每当夜幕降临,杨清文都会打开收音机,收听《广播日语》节目。 日语发音的抑扬顿挫,在他听来如同天籁。他并非对日本文化有什么特殊情结,而是出于务实的经济考虑。 当时,河北某市与日本一座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杨清文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梦想着能用日语为日本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赚取一份不错的收入。 于是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自学之路。白天,他在田间辛勤劳作;晚上,伴着收音机里的日语节目,他一遍遍地模仿发音,记诵单词。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夜校学习,系统地学习日语语法和词汇。 为了更好地练习口语,他甚至贷款买了一辆出租车,期待着能有机会与日本游客交流。 然而,事与愿违,他每天开着出租车在城市里穿梭,却始终没有等到一位日本乘客。希望一次次破灭,失望一次次累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将出租车停在路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抗战故事。 突然,一个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亮剑》剧组要来承德拍摄!他心头一震,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他从小就对影视表演充满好奇,如今一个近距离接触剧组的机会摆在了面前,他岂能错过? 于是他每天都把车停在剧组附近,远远地观看着拍摄过程。他并非追星族,也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被剧中那些英勇抗战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会在车里播放抗战历史节目,每当看到剧中感人的场景,他都会潸然泪下。 《亮剑》剧组的拍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然而,一个难题却困扰着导演:剧中需要一个会说日语的演员扮演日本军官,但由于经费紧张,他们无法聘请专业的日语演员。 导演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将会严重影响拍摄进度和影片质量。情急之下,他来到片场,对着群众演员大声喊道:“谁会日语?站出来,片酬是群演的三倍!” 现场一片寂静,没有人敢站出来。就在这时,杨清文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我会一点。”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坚定。 导演惊喜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的司机,仿佛看到了救星。他连忙让杨清文试演一段日语台词。 杨清文深吸一口气,用流利的日语念出了台词。他的发音标准,语调自然,完全超出了导演的预期。 “就你了!”导演激动地拍板决定。 就这样,杨清文,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意外地获得了出演《亮剑》的机会。他穿上日本军服,站在镜头前,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化身为一名日本军官。 他用精湛的演技和流利的日语,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导演和剧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亮剑》播出后,杨清文饰演的日本军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剧组注意到,开始了他“鬼子专业户”的演艺生涯。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到家喻户晓的演员,杨清文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付出努力,即使是平凡的个体,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0 阅读:39
寒露微凉晨曦

寒露微凉晨曦

寒露微凉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