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吵到永别仅6小时!初二男生负气出走,打捞现场父亲疯狂擦尸身
"手机砸了娃就没了?浙江14岁男孩失联第8天,遗体捞上来那一刻妈妈瘫了…"元宵节晚上还在同学家吃汤圆的孩子,监控里蹦蹦跳跳买鸡排的身影,怎么转眼就沉进了黑漆漆的月亮湖?全网揪心8昼夜的答案,让无数父母后背发凉。
那天晚上7点半,马瑞祥跟爸妈说去同学家过节。监控拍到23:32分他裹着羽绒服从同学家出来,揣着身份证钥匙独自行走——手机早被父亲摔成碎片,因为寒假作业没写完还通宵打游戏。
凌晨的炸鸡排店老板记得这个眼睛发红的少年,捧着热乎的鸡排往月亮湖公园走,再也没出来。
"早知道这样,我宁愿他玩一辈子手机啊!"母亲石女士在救援现场哭到昏厥。谁也没想到,大年初三那场争吵会成永别。
当声呐在湖底扫到人形轮廓,打捞队掀开防水布时,家属撕心裂肺的嚎哭让在场民警都红了眼眶。警方那句"排除他杀"像把钝刀,把千万网友的猜测生生劈碎。
这个结局让全网都在哭泣。为这个义无反顾赴死的男孩感到悲哀!也替他父亲悲痛!
他父亲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摔碎的手机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在成人的世界里,学习,作业是最重要的事情。学习优秀代表着将来一定会成功。而打游戏是无能的行为,是浪费时间。
这其实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是只会做作业的木偶,是没有灵魂的机器人!目前的教育抹杀了人的天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家长,老师的粗暴干预其实抹杀了很多的天才儿童。
这一悲剧,是家庭教育的沉重警钟。在成人世界里,学习和作业似乎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打游戏被视为浪费时间的无能之举。可我们是否想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粗暴地干预,甚至摔手机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培养只会做作业的木偶,而应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兴趣。 马瑞祥的离去,也反映出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期望等诸多挑战,内心脆弱而敏感。家长和老师若不能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和支持,孩子就可能在孤独与压力中迷失方向。 我们常说“人生之路不止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沉迷游戏固然不对,但家长完全可以换种方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