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可以说是一种能够勾起父母绝望情绪的一种病,孩子就那样在你面前眨呀、翻呀、扭呀、抖呀,时时刻刻地刺激着你的神经,好不容易见缓了,又抽上了,真想代其受过!
多发性抽动症,其基本病机为脾虚肝旺,肝木生风,脾虚生痰,因此治疗应该以清肝袪风,健脾化痰为主。
在黄连温胆汤基础上灵活加减用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
为什么温胆汤可以治疗抽动症呢?
温胆汤原出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生姜、半夏、竹茹、枳实、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其辨症要点在于情志不遂,日久化热,肝胆失疏泄,脾失健运,纳食不佳,痰浊内蕴,舌红,苔白腻,脉弦滑等一派肝脾不和之象。
抽动症患儿发病中以肝郁化火为主,表现为眨眼频繁,脾气暴躁,大便素干,舌红,苔黄,脉弦等,处方遣药便在温胆汤基础上加珍珠母用以镇肝潜阳;菊花、薄荷、生麦芽清肝散火;白芍、钩藤以柔肝熄风。
肝气条达则气无所郁,肝火无从得生,起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之效。
若患儿发病中以脾虚痰浊为主,发病时表现为体形肥胖,乏力抽动以口鼻抽动为主,咽喉异物感,清嗓频繁,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苔白或腻,脉沉缓。
治当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四君子汤健脾和胃以固其本;槟榔、厚朴以行气祛浊以治标,菖蒲、远志豁痰以宁心。
门诊案例
患儿,男,6岁,发现清嗓频繁1周,伴有不自主口鼻抽动,眨眼频繁,脾气暴躁。
其父母宠爱较甚,挑食,纳差,喜吃零食、玩手机,少有户外活动,大便干,睡眠多呓语,翻身频繁,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辨证为肝旺脾虚,痰火内扰
治以平肝健脾,化痰熄风
开方:清半夏、橘皮、竹茹、枳实、黄连、龙胆、钩藤、菊花、薄荷、郁金、厚朴、甘草。
6付,颗粒剂,日1付水冲服,嘱其父母不可溺爱,须使患儿少吃零食,养成定时进餐习惯,且需要多参加户外活动,避免过分提醒患儿的抽动症状。
复诊:患儿诸症减轻,偶有眨眼,清噪,食欲较前好转,睡眠安,大便正常,每日1次,舌红,苔薄白,脉弦稍数。守上方去龙胆继服1周。
三诊患儿抽动症状消失,继以健脾疏肝药物调理痊愈,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
患儿发病1周,虽病程较短,其脾气急躁纳食不佳,可知病位于肝脾。
寐多呓语,舌红,苔厚腻,可见其痰浊内扰:
清半夏、竹茹为君——化痰、清热;
枳实、厚朴——行气,使其气机通利则痰可消;
橘皮——和胃以除生痰之源;
患儿脾气暴躁,夜眠不宁,可知其肝火炽盛:
龙胆、黄连——大苦大寒之剂挫其火势;
钩藤、菊花、薄荷——熄风散邪,使其邪有出路;
郁金——豁痰宁心,助其睡眠。
患儿服药6天诸症减轻,去掉苦寒的龙胆以免伤及脾胃。后续以疏肝健脾为主,使肝和脾健,方能釜底抽薪,再无生风、痰之源。
另外,家庭的配合也是治疗本病取得效果的关键。
《黄帝内经》云“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发病的源头,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给予患儿心理调适,双方配合,才能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