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一名日本商人找到抗日老兵侯永胜,指着他家里的一把日本军刀说:“我出20万你把它卖给我。”侯永胜一听,立马沉了脸,对着日本商人大骂道:“不要说20万,就算你今天给我200万我都不会卖!” 侯永胜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贫困家庭。 那个时期,中国正深陷军阀割据的困境中。 他的家人为了生计每天都要辛苦劳作。 生活似乎无望,侯永胜也感到茫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多个地区迅速沦陷。 为了阻止日军的进一步进攻,蒋介石政府决定炸开黄河大堤。 此举也使得河南、苏北等地遭遇了巨大的灾难,数百万百姓因洪水而失去家园。 在亲眼目睹了战火带来的灾难后,年少的侯永胜决定投身抗日战斗。 他加入了游击队。 在随后的几年里,侯永胜不断接受训练。 他的枪法日渐精湛,他与战友们一起,参与了400多次战斗,消灭了大量敌人。 1945年,那时侯永胜在河南省浚县的一次侦查行动中,击毙了一名日本高官,并缴获了他的武士刀。 令人震惊的是,这把武士刀竟是由日本天皇亲自赐予的。 这一战果让侯永胜声名大振,他被授予二等功,并升任为游击队分队长。 此后,侯永胜将这把武士刀视为宝贵的战利品,并时常提醒自己“勿忘国耻” 抗日战争胜利后,侯永胜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军队,而是回到家乡参与经济建设。 他将那把武士刀挂在家里,常常向来访的亲友讲述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 2004年,一名自称日本人的商人来到侯永胜的家中,提出以3000万元的价格购买那把武士刀。 商人表示,这把武士刀对于日本人而言是珍贵的历史遗物,值得收藏。 然而,侯永胜并没有动心,他严词拒绝了这笔交易,并表示,等他百年后去世时,这把武士刀将捐献给博物馆。 2014年,侯永胜老人去世。 在离世前,他将这把历史的象征交给了政府,并送往博物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桂林,马贵的家中藏有大量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兵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贵希开始搜集与桂林抗战相关的兵器,其中包括大砍刀、军刀、刺刀、关公刀等,许多兵器在他手中保存完好。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两把黄埔剑。 这些剑上刻有“成功成仁”的铭文。 这两把黄埔剑分别在不同的年代被马贵希收购。 某一把剑是在80年代在桂林的大圩雄村花费300元购买的,另一把则是在古玩市场上以100元的价格购得。 除了黄埔剑,马贵希从临桂二塘收购的那把大砍刀,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当地村民用来抵抗日军的侵扰。 桂林地区在抗战时经历了许多激烈的战斗,在1944年,当时日军节节败退,部分日军在村庄中寻找食物时,被村民发现,村民便拿起手边的兵器追赶敌人。 大砍刀、关公刀、甚至是日常的劳动工具都成了反抗武器。 马贵希也特别提到过一把日本军刀,这把军刀保存得相当完整,刀身长达96厘米,刀柄上有精致的花纹和鲨鱼皮鞘。 军刀和刺刀往往是士兵们的随身武器,只有在他们投降时才会卸下。 1995年,南京记者吴建宁在筹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时,偶然在台湾的国军历史博物馆发现了一把日本军刀。 这把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上面刻着“南京一役杀107人”的字样。 按照历史记载,参与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游戏的三名日本军官分别屠杀了105人、106人和300余人,然而这把刀所代表的却是第107个受害者。 吴建宁从未听说过第四个“百人斩”参与者。 吴建宁了解到,这把刀在1985年由魏炳文捐赠给博物馆。 当时,魏炳文并未透露刀主的具体信息。 经过多年艰辛的调查,他逐步接近了刀的主人。 魏炳文曾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军职。 魏炳文的儿子魏亮曾透露,这把刀曾多次遭到日本人高价收购的要求,但魏家始终拒绝出售。 吴建宁了解到,这把刀的主人并非三位“百人斩”游戏的已知参与者之一,而是一名名叫马剑冢八藏的日本军官。 马剑冢八藏并未参加所谓的“百人斩”游戏,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带着这把军刀,在南京街头肆意杀戮。 马剑冢八藏为此刻下了“南京一役杀107人”的字样,视这把刀为战利品。 马剑冢八藏这名极端的军国主义者直到20年后才被完全揭示。 参考文献:[1]余戈.受降过程中对日本军刀的处置方式[J].党史博览,2018,0(6):33-33
90年代,一名日本商人找到抗日老兵侯永胜,指着他家里的一把日本军刀说:“我出20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2-23 22:34: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