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尴尬了!”录制现场,81岁的女院士王志珍侃侃而谈,她下意识地把脚往椅子下缩了缩。原来,皮鞋老化掉渣,碎块不断掉落。可撒贝宁的回应,却让现场充满温情。 王志珍院士,1942年7月6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县 ,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领域的“大拿”。 她的履历那叫一个耀眼,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此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耕。 她还是新中国第一批拿到德国洪堡基金的访问学者,在国际学术界早早崭露头角,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妥妥的科研界“大佬”。 在那个科研条件艰苦的年代,王志珍院士经历了太多不易。上世纪70年代,实验室设备匮乏,制备保存蛋白质样品都得用“土办法”自制仪器。 有一回,自制的冷冻干燥仪中午突然爆炸,碎玻璃碴子布满整个房间,挂在水池边的衣服都被磷酸烧得千疮百孔,她恰好不在实验室才躲过一劫。 可即便条件艰苦,她对科研的热情从未减退。后来有机会从德国带回实验器材,她毫不犹豫选了冷冻干燥仪,就盼着能提升科研工作质量。 再把目光拉回到节目现场。鞋子掉渣后,王志珍院士虽有些窘迫,但很快就调整状态,继续分享自己的科研历程。 从早期艰难的研究,到后来在国际上取得的瞩目成就,她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撒贝宁也很贴心,巧妙化解尴尬,让现场氛围重新轻松起来。 在如今这个有些浮躁、过分追求物质的时代,王志珍院士的举动就像一股清流。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科研上,对生活细节毫不在意,一心只为推动科学进步。 这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大家,靠的不是外在的光鲜亮丽,而是内在的学识和精神。王志珍院士的科研成果,那可是实打实改变了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走向。 她开创“帮助蛋白质折叠的生物大分子——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研究”新方向,还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大胆假说,后来被实验证实,在国际上都备受认可。 她的百余篇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被引用900余次,这影响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的评价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网友满是敬佩,直言:“她鞋底掉落的不是残渣,而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黄金。她用一生诠释了科学家该有的样子,为科研奉献一切,太让人动容。” 当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质疑是作秀,觉得发型着装都精致,怎么就鞋子掉渣 ,肯定是故意为之。 王志珍院士的故事,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心怀热爱、专注执着,就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别被外界的物质诱惑干扰,保持初心,勇往直前。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又会有着怎样的感触呢? (信息来源:vista看天下—2023-12-10《81岁女院士录制节目脚上的皮鞋老化掉渣,自嘲“我常出这样的洋相”,撒贝宁安慰:这不是洋相》)
1993年,撒贝宁进央视不久,有一次,在楼道上遇到了领导,他恭恭敬敬的问好:“领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