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警惕,当一个人出现时使你情绪剧烈波动,使你产生判断时,你一定要注意。 ​

长江有大中 2025-02-25 05:27:12

一定要警惕,当一个人出现时使你情绪剧烈波动,使你产生判断时,你一定要注意。 ​​如果有某个人或者某种行为引起了你的不舒服,让你对他产生评判,对立,冲突,你就要注意,一定是你内心里面有一个相同的东西跟他共振的。 ​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早已经存在于你的内在,很多人认为所遇到的烦恼,痛苦,都是外界造成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才会让人们不断的向外抓取,埋怨,指责、对立。 你与外面的冲突、抗拒、矛盾都对应了内在的卡点。 ​​就比方说有人让你产生一种被侮辱的感觉,这个感觉它一定是作为一个觉受在这里的,它不是此刻才产生的,而是已经在你身体里储藏了很长时间,这股能量一直去不掉,卡在你心里,就会让你陷入负面的感受中。 每当外面有任何人引起了你内部的情绪反应,这是在给我做功课,我里面有什么被他触动了? ​哇哦,瞬间清醒,原来这个东西还在,这个模式还没有走,这个情绪跟了我这么久。 ​你所有体验到的任何事情都已经早已存在你的体内,只是受了外界某种情况下的刺激才会显露。 ​当你依旧按原来的模式,就是不断重复烦恼,引发自我逃避或者激烈的争执等等。 ​这样只会为你创造下次发生此事件的新种子,叠加新的力量,也会为你养成循环的习性, 使你自困其中,直到无法收场。 ​外面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如果你与外界关系不融洽,说明你与自己的冲突有很多,表面看起来没事,内在早已经刮起了慌乱之风。 ​而你期盼你希望的,总是事与愿违,在于湖面太动荡,水太浑浊,无法映照,显露你与外面的冲突、抗拒、矛盾都对应了内在的卡点。 ​​很多人总是执念改造外面的人事物,企图让他人完全符合自 己的心意,当下的掌控心就已经浑浊了,他连逃避还来不 及,又怎么会接受你的改造呢? ​​所谓的和解,就是能做到离一切相,不执着,不着痕迹,不粘连,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选择新的模式。 ​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是我在反映这件事,所有的事件早已存在我的内在,你无需怀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谛。 ​当你能这么想,你就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责任,在外显化的一切, 皆由自己贪嗔痴所结出来的果, 你会懂得自作自受的道理,不会再怨天尤人。 深入分析: 关于“如何做到离一切相不执着”: 一、认知本质:理解“相”的虚妄性 1. 破除名相执念 一切文字、概念、现象皆为指向真理的工具,而非真理本身。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例如,执着于“善/恶”的标签,反而会陷入二元对立。 2. 接纳“无常性” 事物本质是流动变化的,如职场竞争中的得失、人际关系的亲疏,本质皆是因缘聚合的暂时现象。 佛陀的“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提醒我们:痛苦源于对“永恒不变”的虚妄期待。 二、日常实践:从外到内的超越 1. 外离相:超越表象干扰 - 选择性觉知:工作时全神贯注于动作本身(如敲击键盘的触感),而非纠结“领导是否认可”的结果。 - 断舍离法则:物理上清理冗余物品(如三年未穿的衣服),心理上割舍“必须成功”的执念,让环境与内心同步轻盈。 2. 内不乱:调伏心念波动 - 旁观者视角:当愤怒、焦虑升起时,不评判、不压制,默念“这只是暂时的能量流动”,如同看云卷云舒。 - 呼吸锚定法:通过观察呼吸的深浅节奏,将散乱心念拉回当下,打破“过去懊悔-未来担忧”的思维惯性。 三、智慧进阶:从“不执着”到“无住生心” 1. 随缘而不攀缘 如禅宗所言“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自然进食,困了自然休息,不附加“必须吃某类美食”“必须睡足八小时”的强迫性标准。 真正的随缘,是顺应因缘的同时保持清醒选择。 2. 借事炼心的具体方法 - 冲突转化:若与人争执,先自问“我执着于证明什么?”——可能是“正确感”或“被尊重”的虚相。转而思考:“此事三年后还重要吗?” - 功德回向:助人后不期待回报,将善意视为“本分”,如同太阳普照万物不求感激。 四、终极指向:离相即入实相 1. 不执空有,契入中道 警惕两种极端:一是沉迷物质享乐(着有相),二是陷入虚无躺平(着空相)。 真正的不执着,是“用物而不为物役”——使用手机但不沉迷,赚钱但不沦为欲望奴隶。 2. 自性本自具足 如《楞严经》所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当不再向外抓取认同,内在智慧自然显现。例如,艺术家创作时不刻意迎合市场,反而能诞生打动人心的作品。 结语 离相不执着的核心,是将生命体验从“占有模式”转为“存在模式”。 如同镜子映照万物而不留痕迹,我们亦可经历悲欢离合而不被牵绊。 需谨记:真正的自由不在抗拒执着,而在看清执着的虚幻后,自然生起的从容与慈悲。

0 阅读:9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