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调研:宇树机器人硬件突围背后的商业化困局与产业链机遇 作为高盛2025年度春

全产业 2025-03-03 00:17:13

高盛调研:宇树机器人硬件突围背后的商业化困局与产业链机遇 作为高盛2025年度春季科技产业调研的重要环节(2月24日-26日),我们深度探访了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占率超60%的宇树科技。在杭州总部展厅,H1仿生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其1.8米身高框架下的运动控制突破——包括复杂地形行走、多模态舞蹈及平衡能力,这些性能得益于其在机器狗领域积累的MPC(模型预测控制)和WBC(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迁移。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特斯拉Optimus Gen-3通过仿生肌腱设计实现11自由度手部操作,对比显示宇树H1的19个整体自由度仍显不足,特别是上肢精细化操作能力存在代差。 硬件性能与场景落地的剪刀差 尽管H1搭载了360N·m扭矩的M107关节电机和3D激光雷达感知系统,其当前版本仍难以完成工业场景中的精密装配或家庭服务中的物体抓取等任务。宇树技术人员透露,2024年量产的初代H1主要服务于全球87所高校实验室,用于运动控制算法训练与多机协同研究。相较而言,优必选Walker S3已在比亚迪工厂实现质检错误率<0.1%的突破,这凸显出人形机器人从Demo到实用化的技术鸿沟。 机器狗业务构筑基本盘,LLM赋能存局限 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宇树GO2与B2系列展现出行业领先实力:2024年全球出货量突破5200台,其中B2-W型号以120kg站立负载能力刷新行业纪录。通过接入GPT-4.5 Turbo接口实现的语音交互功能,虽能响应"去配电室巡检"等指令,但在动态环境中的语义理解仍存误差。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顿动力Spot机器狗通过自研STRIDE算法已实现石油平台全自主巡检,这种端到端的技术路径差异值得深思。 商业化路径与产业链机会 宇树预估人形机器人需5-10年突破实用化拐点,这与麦肯锡《2030机器人产业展望》中"2028年服务机器人渗透率突破3%"的判断基本吻合。当前投资焦点集中于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市占率超25%)、空心杯电机(鸣志电器海外订单增长37%)等核心部件领域。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本土化率已达65%,这或将加速国内执行器厂商的技术迭代。 分析师视角:渐进式创新中的价值捕获 尽管人形机器人短期难现爆发增长,但机器狗业务已形成稳定现金流(宇树2024年营收同比增152%)。三花智控在旋转式执行器组装的先发优势,以及凌云光在机器视觉领域的专利壁垒(持有17项3D成像核心专利)。根据IDC数据,2025年全球机器人感知模组市场规模将突破82亿美元,这为传感器厂商创造明确增量空间。

0 阅读:16
全产业

全产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