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2👍看的很过瘾的近代史

醉易聊文学 2025-03-11 16:09:12
别人放假我学习 理解任一历史时期的核心要素,关键在于识别并剖析那些塑造该时期特征的主要驱动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我们观察到若干种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动力机制,它们或显而易见,或潜藏于深层次结构中。 首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导向与制度架构,在极大程度上指引着国家命运的起伏兴衰。这些政策与制度不仅塑造了国家的内部结构,也影响了其对外交往的方式和效果,是理解近代中国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贯穿近代中国三百年历史是一个清晰可见的主题——即民族或种族层面对外来因素的抗争。这一抗争时而以激烈的形态显现于社会表层,引发广泛的社会动荡;时而又隐匿于暗流之下,以更为隐秘的方式持续进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民族意识与身份认同的关键力量。 对新型社会秩序的探求,伴随着一场异常艰巨的观念斗争。这一过程中,必须克服过度的自尊心态与对外来文化的轻视态度,摒弃那种认为富饶的中华帝国无需向“化外之民”学习的固有偏见,以及无需与外国建立联系的狭隘观念。这一观念的转变,对于近代中国接纳新思想、新技术,乃至开启现代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奋斗 1600—2000》是华裔研究学者徐中约编著,这本书中探讨了从清朝立国到 21 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分析了政府政策和制度的演变,以及民间反对外来因素的抗争。书中强调,这段历史并非中国被动回应西方因素的历史,而是中国内部社会自我调整和发展的过程。 作者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但通过这本书表达的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发展进程的看法,以客观性、广泛性和折中性的观察视角,公平公正的审视历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