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科举历史能有多枯燥?
醉易聊文学
2025-03-19 15:41:10
初读这本书时,差点被书名误解,科举 1300 年,以为是用时间脉络来讲述科举考试的历史,仔细读才发现书中内容提纲。
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中国科举考试的发展历程。相反,他广泛参阅了各类历史文献,包括但不限于名人自传、回忆录、日记,以及众多学者的笔记、杂谈、文集等。这些资料均源自科举制度的亲历者,因此,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很高。
这本书讲述科举的部分主要是明清两朝,明清科举是中国科举之集大成者,彼时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非常清晰的规章制度。明清以前的科举的渊源和演变,简言概括。
☑️ 唐朝废除了科举地方检举推送制度,改成地方考试推送,使科举形成地方解试和中央省试两大层级。考试决定个人命运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
▫️古代时候没有电灯,房屋采光不好,古人很容易患上近视,白居易就是高度近视和“飞蚊症”患者。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小孩启蒙读物,会背四书五经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功。
▫️萧公权自传《问学谏往录》里讲到小时候上私塾时为了让老师早点放学,把老师眼睛用墨水涂成黑色,蒙骗老师天黑了,达到早点放学目的。
▫️上私塾一天之中除了吃饭只有上厕所能休息,经常有学生“尿频尿急”,先生制定“撒尿签”,抽签上厕所。
🔘 《履园丛话》记载,在乾隆年间时候,宁波有一个叫金法的考生,多次落榜,以致得了疯病,被家人禁锁起来多年。乾隆乙酉(1765 年)科乡试时候,他忽然病愈,得以进场考试,考中了举人。等到赴鹿鸣宴的时候,他突然想起策问的第三个问题忘了回答,深恐因此被发现会取消参加会试资格,越想越紧张,疯病复发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