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学|第170期:购买力平价
阿信在学
2025-03-16 16:16:35
[彩虹R]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一种经济理论,用来比较不同国家的货币价值是否“公平”。
其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一货币计价时价格应相等。也叫“一价定律”。
PPP计算方法:
PPP汇率 = 本国物价水平 / 外国物价水平
(汇率由两国物价水平直接决定,可能与实际市场汇率有较大差异)
🚩经典案例:巨无霸指数
假设中国巨无霸售价20元,美国5美元,那么合理的汇率应该是 20元 ÷ 5美元 = 4元/美元(即1美元≈4元)。如果实际汇率是6.8元/美元,说明人民币被低估了。
[彩虹R]购买力平价有什么用途?
[一R]反映真实生活水平
市场汇率受资本流动、政策影响大,PPP通过本地物价衡量实际购买力。
例如,中国人月薪5000元,美国人月薪3000美元,按市场汇率算美国人收入更高,但按PPP汇率可能差距缩小。
[二R]衡量GDP真实规模
由于通胀和政策等因素,使得经济体的实际产出较难衡量,用PPP汇率计算更准确反映实际经济总量。
例如,2023 年中国名义 GDP 为 18 万亿美元(汇率 6.8),按 PPP 调整后可达 30 万亿美元。
[彩虹R]2000元比3000美元过的好?
陈平教授提出该观点时,中美汇率约为 1:7,2000元人民币按名义汇率仅约286美元,远低于3000美元。
陈平引用IMF的PPP数据,PPP汇率约为 3.5-4元/美元(约为官方汇率一半),因此2000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 500-571美元,仍远低于3000美元。
🤔深层逻辑:
陈平通过“2000元>3000美元”的极端表述,实际上质疑西方经济学体系下的发展范式,强调“低成本社会”的可持续性(如降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依赖非市场化资源)。这与世界银行推崇的“高收入-高消费”模式形成对立。
购买力平价 投资 金融 财经知识 人民币购买力
经济学 知识夏校 涨粉涨赞用薯条 身边的经济学
金融 资本 科普 陈平不等式 投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