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38岁的宋凯副教授,因为入职四年没有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导致考评未通过,被学校由副教授降为讲师,在家郁闷自杀了。这个消息让很多人痛心不已,一时间成为社媒的热点。 2024年5月的一个普通下午,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初夏的气息。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打破了校园的宁静:该校生态与环境学院38岁的宋凯副教授因故去世。这一消息很快在学术圈内传开,随后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确认,宋凯副教授的离世与其近期工作变动有关。作为一名年轻的学者,宋凯拥有令人羡慕的学历背景:他不仅获得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学位,还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取得博士学位。2019年,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加入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担任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首聘期的四年时间里,宋凯面临着严峻的考核压力。根据高校评价体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衡量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之一。遗憾的是,在这段时期内,宋凯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未获得批准。这直接影响了他的考核结果,最终导致其职称被下调,并按照入职合同的相关条款被要求退还部分安家费。 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网民对此表示痛心,并开始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有的人质疑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否过于严苛,也有人呼吁要为年轻学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一时间,"高校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等话题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 教育界的专业人士也对此事件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有资深教授指出,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初期往往面临多重压力,既要适应教学工作,又要开展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平衡个人生活,这些都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也有专家建议,应该建立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教师评价机制,不能过分依赖单一的考核指标。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思考。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一部分,宋凯的遭遇令人深思:如何才能既保证学术质量,又为年轻学者提供适当的成长空间?如何平衡考核压力和人文关怀?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认真思考。 南京林业大学在事后表示,将依照规定给予宋凯家属相应的抚恤金。这个年轻学者的离去,却给整个学术界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要关注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为年轻学者的成长营造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回溯宋凯的学术生涯,他走过了一条典型的精英教育之路。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专注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随后,他远赴加拿大,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继续深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教育背景,为他在2019年成功应聘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员,宋凯加入南京林业大学时满怀期待。现实的科研条件与理想有着不小的差距。根据校方人事处的说明,按照学校规定,副教授级别的教师通常不会配备独立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宋凯需要与其他教师共用实验设备和场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的研究进展。 在高校体系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直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在首聘期内获得此类项目的支持尤为重要。在为期四年的首聘期内,宋凯多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未能通过评审。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他的考核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项目申请的压力逐渐增大。在学术圈内,项目申请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预算编制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作为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者,宋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实验条件的限制更增加了研究工作的难度。 高校的考核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保证教学科研质量的必要手段,也可能成为青年教师的沉重负担。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科研指标。特别是对于刚刚步入学术岗位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多重压力的叠加效应格外明显。 最终,由于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考核要求,宋凯面临着职称下调的结果。根据入职时签订的合同条款,他还需要退还1万元安家费。这个决定不仅影响了他的职业发展,也给他带来了经济压力。 在整个过程中,宋凯的遭遇反映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普遍困境。从人才引进到考核评价,从科研条件到职业发展,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需要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在科研经费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教学科研任务,如何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南京林业大学的这起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高校人才管理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要关注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困难,建立更加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为年轻学者提供更多成长的机会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看了李力教授的履历才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什么认定他考核不合格了。李力教授十
【161评论】【140点赞】
黑白雄雌
把自科基金与国家项目定位学术成果考核,是高校的双肩挑教授与帽子教授定的!他们为何要这样定,是因为90%以上被他们的全国圈控制了!国家科研经费成了他们的提款机!
茫崖 回复 03-24 11:45
饭圈,都得都懂
老于 回复 03-25 11:58
那大学还招生干什么,干脆换成科研所好了。
胡建博士执业律师
先考核书记,校长
女子自尾汁 回复 03-23 09:34
他们自己定规则,管理层科研要求为零,一边考核教授,一边自己考核自己。
snake 回复 女子自尾汁 03-25 06:20
呵呵。高看人性了!他们可以指导挂靠教授科研项目!所以管理者科研成果最多!下次升级,还是评级最优秀!单位好多也这样。领导双丰收!
用户10xxx71
教授首先是教书,然后才是科研。也要看个人签署的用人协议具体内容,如果承诺了搞到国自然那是其个人的事,没承诺若用来做考核标准就有点过分。
笑看天下风云 回复 03-24 09:24
高校年招生一千万,你认为多少教师合适呢?
用户10xxx07 回复 03-26 16:52
你说的是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导师首先得自己学术合格,然后才是指导学生。
黑白雄雌
中国高校校长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人!居然把国家项目经费与论文直接当成最高学术成果!
黑白雄雌 回复 04-01 20:19
什么无可厚非?因为有荒唐的评价、和荒唐的排名,所有大学校长就可以不辨是非?混淆黑白?这样的大学校长还有资格说自己是最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还有资格说教别人?只能说是个盲从笑长而已!
钟点 回复 黑白雄雌 04-02 10:09
我当校长,为了追求风骨,不上学科点,不看排名,学校排名下滑,影响招生,砸了学校百年牌子?
黑白雄雌
当大学做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捞国家项目经费与刷学术成果包装盒(文章)时,大学校长已经无可救药了!
道法自然
手机芯片、机器人、AI大模型都是私人企业搞出来的,还不打脸吗?高校教育是该反思了!
答案 回复 03-24 09:05
你所说的私人企业就是这些教授开的。
12345784461948752
都说了破五唯,结果破了个寂寞
黑白雄雌
高校的恶霸是谁?双肩挑教授与帽子教授就是!
用户10xxx04
心理素质太差,副教授降级讲师就自杀, 牛马骡子驴们打工,经常被辞退开除,得自杀多少次?
敲砖 回复 03-25 10:38
其中还提到了退还安家费,当初给你画个饼,事后再来…
行者慧觉 回复 敲砖 03-27 12:43
打发搬砖工水平的可以事后讨还的可以叫“安家费”?安ZEN迹费差不多吧唧一口气吃了点啥LAJl体制……
蝈蝈
我就不明白!高校教授不也是老师吗?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好好的教书育人,培养出更多人才难道不是根本吗?非得要拿一堆花里胡哨的评比考核标准出来。上的课学生听不懂,对学生没有耐心,这种老师评比分再高有啥用??
老于 回复 03-25 12:02
因此就出现了你所说的情况,有的高校教师成果一大堆,职称特别高,但几乎从来不给本科生上课,即使上课,学生也不买账,最后却被冠以教育家的称号
用户10xxx07 回复 老于 03-26 16:54
中小学是喂饭,到了大学是自助餐,吃多少吃什么是你自己的事。还想着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你?
药学-Yuan T
能力不强就不要勉强自己读博搞科研,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降低点欲望
老黄牛
不了解情况建议少说一点。这个副教授实际上是特聘副教授,并不是正式副教授,其待遇高于正规教授的收入。只有达到考核指标要求之后才是正规副教授。否则只能解聘或者当回讲师!
笑看天下风云 回复 03-24 09:27
大致如此。
税醒了
西南财经解聘外籍教授后,该外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解释一下呗,该校其他教师比拿诺贝尔奖的更牛呗?
不追小鲜肉专怼老戏骨 回复 03-25 10:12
不是解聘,是合同到期了,西南财经想续约,人家不愿意续约,直接回家了!
用户10xxx28
大学都是急功近利,真正的原创性成果有几个是四年就研究成功了,再一个为什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做为成果考核标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质上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原创探索研究,真正能出原创性的成果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写几篇论文交差结题,把拿到这个基金就认为是成果本身就是错误的
大阳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黑白雄雌 回复 03-23 11:11
放你狗屁!把骗钱当成学术成果,这么荒唐的事,是欲戴皇冠的事吗?
美丽人生
人家院士都要围着处长转,你一个副教授,还拉不下脸皮,不死跑哪去。
诶呀
因为害怕承担不了高职低聘的落差,当初很多老教师,就不敢评高级职称
诶呀 回复 送你一杯咖啡 03-24 08:20
文中老师现在的感觉,就是失落——将军白发、美人迟暮、富翁破产的感觉
送你一杯咖啡 回复 03-24 06:50
啥意思有啥落差?
8538383
就国内的学术环境,爱因斯坦在小学的时候被淘汰,霍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淘汰了。
雨巷
有基金项目就代表学术水平高?
用户10xxx79 回复 03-25 07:27
有基金项目代表圈子内认识的人多。
用户16xxx15
现在哪个圈子不是利欲熏心
亦香
非升即走改为非升即降,应该是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没拿到,这个项目是年龄要求的,超过35周岁永远拿不到,接近35周岁很大程度上也是拿不到,只有不超过32,33周岁有希望拿到。
不追小鲜肉专怼老戏骨
别把高校的制度说的一文不值,你行你制定一个,一个个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家孩子考研的时候非要选个牛逼的老师时候你咋不站出来,这个老师确实可惜,但是能力不好说,学校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只能说这个老师的自尊心太强了!
魔法免疫
UBC校友啊
The wind of change
从小到大一直学霸,太领先太顺了,没想到自己也有力不能及,文无第一,适应不了又不肯原谅自己,还是没活明白。可惜了。
楚谜
体面都是体系和圈子给的,被体系排斥,被圈子侧目,对自我认知产生了否定。当人的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决定了生存法则。即便不自杀,社会性死亡也是必然的
000000
高校所有教师都必须走科研路线吗?不能允许教学型的教师存在吗?全国那么多高校教师,要说都搞科研那是自欺欺人,也完全没有必要。很多用各种手段搞出的屁用没有的科研不过是晋升的敲门砖而已。真正热爱科研、醉心科研的人,在所有高校教师中不可能占很高的比例的。
用户13xxx98
高校科研和教学要分开,教师可以两项兼职,但是不能两项都是主业。
用户14xxx20
所以说,在高校混个副高后,就得赶紧想法子挖空心思转行政,然后副处正处副厅,这叫专家型领导,没人敢考核你,都是你考核别人,但凡组织上来考核,那就是你要进步了
三样
学校主管书记 组织部长 学院院长重大过失,应引咎辞职!!!
南方的雨
公司都能失业,老师降职就不行吗
angel8775
就这点压力就受不了?
独角犀
都是名利场
CRY
妈拉个巴子,也没见一个获得诺奖。
用户10xxx80
人才流失总有原因的。
用户82xxx76
作为一名教师,不知他教学效果怎样?
安静的咸鸭蛋
抱着长大的孩子,再优秀也跑不了几步。亏本大了!
用户10xxx37
炒房和炒股亏损,又被降级降工资,导致他房贷还不起,压力大,就跳了
阿牛哥
换一所大学,一样风声水起,何必纠结看不开
兔子打嗝
什么宋凯副教授,明明是宋凯讲师
陌上人2009
圈子文化,玩的就是圈子,话语权,资源经费分配
gzcaojin
那么多经费花了,除了论文(数学等纯理论研究除外),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包括文科迎合拍马屁文章
游戏不必认真
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压力,很少有人说没有压力的,人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否则唐僧也不用经历81难取经了
用户15xxx53
能力不足,降级是必须的!𣎴能因为身出名门就只能上,不能下!
用户10xxx85
高校已不是净土了
用户12xxx13
没了考核全是方鸿渐。
雨后
这个事例说明,海龟未必就是人才,留学博士未必就是高端人才。
怪人王王大蛇
记得高考那年这个学校还叫南京林学院,当时盲猜分数二本第二志愿就填的这学校。
用户18xxx35 回复 03-25 21:40
40年前,85年就改名大学了,哪来的二本?
一只爱游泳的鱼
好的大学,年轻的大学老师也是那么不轻松
星星之火
说到底还是,教职晋升需要个标准,看论文虽然有些问题,起码还算比较正常,如果看资历,年轻人更没法出头了,不看论文,你说你厉害,他说他厉害,那要怎么考核?
db
哑铃的一端被锁死
ricejiang
把SC I看太重了,把CNS看太重了。现在的很多研究没有一点意义。
jinzich
退还1万元就有不小压力了吗?
阳阳AAA
教授副教授等级难道还可以自动降级?
用户10xxx02 回复 03-25 00:57
实际只有讲师职称,享受副教授待遇,未达标恢复原级而已
阳阳AAA 回复 用户10xxx02 03-25 08:16
哦,还有这种玩法[笑着哭]
用户10xxx22
酿酒的不能喝酒很正常,别大惊小怪。
我有个朋友
应该是个纯粹的读书人😔!说句不好听的的就是智商很高情商不高,不会送礼!!融不进那个圈子里去!害了自己[裂开][裂开]
用户10xxx83
傻,不晓得出去吗,到企业去,不行吗,非得一棵树上吊死
小明
卷起来,提高竞争力
灵界日使客
不太了解大学 职称可以降级?
如梦无痕
早就看淡
送你一杯咖啡
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应该分开。专心做好一件事。科研搞不好,教学做不好。
山水常绿
南林大,误人。
symahu33
大学流动应该也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