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增程插混大电视电冰箱上出牌的,没必要说后面的人是“质疑理解成为”。
第一,江湖的车,开始有电视有冰箱有沙发,鼻祖是大众雪佛兰日产凯迪拉克等等等等。人家几十年前就有这些东西。
并不是任何中国新品牌的原创。
鄙人不才,十几年前,在东风日产工作的时候我知道当时天籁高级版本的后排也可以选装屏幕的。
我当年就质疑同事,谁会要这玩意!我一直是个不喜欢屏幕的人,现在也一样。
第二,当你讥笑别人跟随“油箱”的时候,要知道你也在跟随别人的“纯电”。
大家都在填补自己的产品线空白。本来都是合理正常的。你非要说成是“质疑理解成为”三部曲,就是自己加戏自己演了。
你自己就是掀桌子的后来者,怎么好意思短短几年就霸占桌子的主人态度面对后来者?
第三,“油箱”不是高科技, 内燃机更是主流大车企的保留优势领域。
他们真的卷进来的时候,大家最终会发现,大厂优势是更大的。毕竟海外大厂内燃机和油箱玩了一百年,国内大厂也二三十年了,积累摆在这。
要搞清楚,你才是来者!
第三,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特色的插混增程确实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挂牌的时候它是绿色牌照,属于新能源。
交税的时候它是新能源,所以免购置税。
补能的时候,它除了能加绿色的电,更能加传统的黑色的石油。而且全国有无数加油站都提供这种传统的黑色的油。
做功的时候,它需要传统汽车行业的内燃机不断的工作来提供能量或者动力。
这种技术路线,在国内属于“新的好处占尽,旧的优势全有”。如果雷总的“风口论”飘到汽车行业,说的其实就是这种路线。
我在海外去了很多地方,没怎么看到过类似的做法。所以这种技术路线,在全球适应性上,我认为是有一定疑问的。全球最需要的是三种车:油车、纯电车、HEV。如果一定加上第四种,那就是超级像HEV的PHEV/增程车。
当然了,我觉得运动员不要抱怨比赛规则,需要适应它。两年多前,我就提出了,“电车大卖靠油箱”。这句话,既是批判主义也是现实主义。
2025年就是大家都来适应规则的一年。
当运动员都到齐了,比赛将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