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齐白石在北京购置了一四合院,想要找一个看门人。一个晚清老太监主动上门

寻墨阁本人 2025-03-27 17:50:13

1926年,齐白石在北京购置了一四合院,想要找一个看门人。一个晚清老太监主动上门,提出:“我不要一份工钱,免费帮你看门。” 老太监无怨无悔干了20多年,临辞前提出:“能否给我几幅画做留个纪念?”   这个老太监,名叫尹春如,当时在众多面试齐白石家看门人的人中,唯有尹春如提出不要工钱,从此他兢兢业业在齐家干了20多年,但他不仅不怨恨,反而还要感谢齐白石。   尹春如从小家境贫穷,年纪很小时就被送入了亲王府当太监,虽然是个下人但好歹是在亲王府当差,在府里伺候王公贵族也算日子无忧。   可随着清政府的倒台,贵族们有的破产,有的外逃,他们这些太监和丫鬟就被赶出来了。从小只会伺候人的他没有一技之长,一时间失去了生计来源,每天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日子就快过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齐白石。当时的齐白石早已成名,他的画远近闻名,许多人慕名而来。有的人想向他求教画技,有的人是想攀附关系,这让向来不擅长交际的齐白石倍感困扰。就在齐白石搬进新家胡同之后,他有了想找一个看门人的想法。   与其说是看门人,实际上这个岗位非常需要门道。凡是那些来攀龙附凤阿谀奉承的,凡是假意求教的来访者,都需要这个看门人用各种巧妙的理由拒之门外。而对于来访的贵重宾客,则需要仔仔细细地地对待,礼教周全。   所以对这个看门人要求极高,来面试的人,要么一字不识,讲话粗鲁,没办法接待宾客。要么是冲着这个大画家的名画而来,心术不正,自然不能胜任。齐白石感到很头疼,而这时经过好友介绍,他遇上了尹春如。   齐白石并不介意来人以前是太监的身份,他看着尹春如的样子斯斯文文,讲话轻声细语,一看就是很会招待,很懂礼遇来往的人。然而,他一句话却让对方犹豫了。   “我不要你的一分钱。”尹春如这样说道。这样反常的行为,突然让齐白石有所顾虑。怎么能白让人家干活呢?而且不要一分钱,难道有别的打算吗?   尹春如接着说道,“我仰慕先生的才华已久。”原来,以前在宫里,他就很喜欢看主子们收藏的各种名画,可惜他一个奴才,从来不能观赏,每次只能偷偷地看。   一次还因为偷看主子挂在家里的画作,而忘记去打扫房间,被主子罚打屁股,还扣了好多银两,尽管这样他依然对名家画作十分向往。   如今遇见这个大画家,才让他有这样的机会。一番真诚的话讲下来,齐白石总算打消疑虑,不过他也不会真的让人家白打工。他知道太监一般都孤家寡人,无儿无女,时常寂寞,便与他做起了朋友。   逢年过节齐白石家都会照顾这个好友,带礼物前去问候。平时俩人也会一起谈心,交流画作,与其说两人是雇主与职员,倒不如说是生活好友。   一次齐白石将自己画废了的画作随意丢弃,没想到尹春如却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视如珍宝,齐白石才知道他当初说欣赏画作并不是开玩笑,从此俩人开始交流画作。   对这样一段情谊,俩人都十分珍惜,就这样,一个原本即将饿死的太监在齐家诚诚恳恳地干了20年。尹春如本以为自己将孤独终老,没想到却让他体会到了家庭和朋友的温暖,他十分感激。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无法再接待客人,无法再劳作了,眼看身体日渐疲乏,他只得向齐白石提出辞职。   齐白石也关注到了好友的身体状况,尽管十分不舍,也希望他能保重身体。就在这个好友即将离开之际,他小心翼翼地问,“是否能送给我一幅先生的真迹?”   知道这位好友对自己作品的求知若渴,齐白石也并不吝啬,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画送给了好友。   而尹春如也终于了结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拥有名家之作,对于古稀之年的他来说,人生也就没有遗憾了。  

0 阅读:179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