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绑在十字架上的男人叫凌福顺,是红军周墩独立营营长。 1950年春天,福建省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3-27 22:50:17

这个被绑在十字架上的男人叫凌福顺,是红军周墩独立营营长。 1950年春天,福建省一支剿匪工作队走进了一户恶霸地主的宅院。在翻检这户地主的物品时,一名工作人员从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底层,发现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一个年轻男子赤裸着上身,被紧紧绑在一个简陋的十字架上,脚上还戴着沉重的铁铐。让人惊讶的是,这位被折磨的年轻人脸上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流露出一种平静而坚定的眼神。 "这是谁?为什么会拍下这样的照片?"工作队员们面面相觑。 经过走访周边的老百姓,这个被绑在十字架上的年轻人身份终于水落石出—他就是凌福顺,红军周墩独立营的营长,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革命英雄。 那是1936年4月25日,周墩城外的刑场上,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震慑当地民众,特意将凌福顺绑在十字架上公开处刑,还专门找人拍照记录。他们甚至强迫附近村民前来围观这场残忍的行刑。 照片定格的只是凌福顺被捕后的一个瞬间。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天里,敌人对他使用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竹签钉指甲、老虎凳、辣椒水浇灌...想逼他供出组织的秘密和同志的下落。但凌福顺始终一言不发,宁死不屈。 更早之前的4月5日,凌福顺为了侦查敌情,只身潜入周墩浦源村。不幸的是,一个与他有旧怨的地主认出了他,立即向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告密。敌人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将凌福顺团团围住。眼见无路可退,凌福顺拔出手枪准备自尽,却因慌乱打偏,子弹没有击中要害,最终被敌人生擒。 "乡亲们不要怕,我们要从红,莫从白!"当铁钉被钉进他的手心,当刀子一片片割下他身上的肉,凌福顺仍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围观的群众高喊。有目击者后来回忆,凌福顺还喊出了"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的誓言。 在凌福顺被捕前一年,他曾在萧家岭与叶飞领导的闽东红军配合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次胜利让他的名字在闽东地区广为传扬,同时也让他成为敌人重点追捕的对象。 凌福顺出生的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民国成立的1912年。他的家乡福建周墩是个贫困的小乡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没有一点文化。全家三口挤在一间简陋的土屋里,度日艰难。 为了养家糊口,凌福顺的父亲每天五更天就得起床,到当地地主家里干活。天还没黑透,就得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这样的苦日子没过多久,父亲就得了一种怪病,眼睛渐渐看不见东西,最后完全失明了。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根本没人能治好他的病。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除了带着幼小的凌福顺四处乞讨,别无他法。小小年纪的凌福顺就尝遍了人间冷暖,饥饿和白眼成了他童年的主要记忆。 命运再次对这个家庭无情地打击。凌福顺13岁那年,辛劳操劳的母亲病倒了,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从此,只剩下小小年纪的凌福顺和一个盲人父亲相依为命。 "娘走了,我得养活爹。"凌福顺不得不辍学,四处奔波谋生。他先是拜了几个手艺人为师,学了些简单的技艺,又在不同的地主家里做短工。挣来的一点点钱,勉强能让他和父亲不被饿死。 1931年,19岁的凌福顺为了能有份稳定收入,加入了当地的保安部队——周敦特区常备队。入伍后他才发现,这支队伍鱼龙混杂,与他心中的正义相去甚远。但就在这里,他结识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肖志芳和郑佛前。 三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交流思想。通过肖志芳的介绍,凌福顺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只有跟着共产党,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凌福顺的心里。 1932年,凌福顺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第二年,周敦地下党小组正式成立,凌福顺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在组织的带领下,凌福顺开始参与打土豪、筹集革命资金的活动。很快,他们在西山脚下秘密建立了一座小型武器厂,为游击战提供装备。 1934年,在闽东地区革命形势高涨的背景下,周敦游击队正式成立,大家一致推选凌福顺为队长。他带领游击队员配合方志敏率领的红军抗日先遣队,一举攻下周敦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凌福顺因功被任命为军事委员,开始了更广阔的革命生涯。 凌福顺作战勇敢果断,善于制定战术。1935年8月,他与叶飞带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密切配合,在萧家岭设下伏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这次战斗之后,凌福顺的名声在闽东地区传开,也因此成为了敌人重点追捕的对象。

0 阅读:572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