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又攻克一技术,女科学家崔连顺,打破西方垄断每天为国省2亿。果然真是什么难题都

寒泉漱石鸣 2025-03-28 22:19:05

我国又攻克一技术,女科学家崔连顺,打破西方垄断每天为国省2亿。果然真是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科学家。 新世纪初,我们被一个形状像是“电风扇”的玩意给难住了,还被西方给卡了脖子,没想到一位女科学家却打破了封锁,靠着这项技术,国家每天都能节省2个亿的花销,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啥,还得从“西气东输”工程开始说起,这是我国在2000年提出的构想,目的也很简单,一来是合理分配自然资源布局,二来是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这项工程可不简单,管道全长超过了4000公里,经过了16个省份,有些人甚至认为它的工程量可以比肩三峡大坝的建设。 巨大的工程量也意味着施工难度肯定不小,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地形很复杂,山地占了大多数,管道沿途要经过大山、戈壁和盆地,高地起伏非常大。 这样的条件下,让天然气自动输送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用到“人工加压站”,经过研究,专家们得出结论,每200公里就至少得有一个加压站才行。 可是,加压站这东西很有技术含量,当时只有老美有这方面的技术,并且垄断了市场,想要用,必须得找美国帮忙才行。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拿钱办事,也就是找老美帮忙,另一个就是自己研究,等什么时候攻克技术难题了,什么时候再进行西气东输。 但大家都知道,这种大工程是等不起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前者,只是,跟老美做生意,得时刻防备被敲诈才行。 老美在得知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后,一张口就是要钱,一个月60亿,平均一天就得2亿,要知道,西气东输的目的就是惠及全国百姓的,要是还要承担天价费用,那还不如不做呢。 接下来的谈判非常不顺利,老美就是咬定要讹我们一笔,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装了,直接选择了第二条不好走的路,自己研究。 任务下达后,沈阳鼓风机集团积极响应,在进行了多次选人后,把重担放在了崔连顺这位女性工程师身上。 崔连顺对大型压缩机叶轮的构造十分了解,但这只是发动机的其中一部分,想要把这个大家伙研制出来并不是件容易事。 一开始,崔连顺心里头也没底,然而,等团队真正开始工作起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人工加压站的建设,发动机是最重要的部分,三元压缩叶轮技术又是重中之重,其中,想要制造出足够坚固的叶轮,就必须用到钢坯这种原材料。 所以,崔连顺团队首先要攻克的技术便是研究出耐用的钢坯,据说在那个时候,她整天就知道泡在实验室里,甚至连吃饭和睡觉都在实验室里完成。 “当时我的压力挺大的”,这是崔连顺在回忆当初研发阶段时表达的感受,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低温锻造技术的成功运用下,初步研究工作终于完成。 下一个难题是涡轮凹槽的雕塑工作,我们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外国技术能帮得上忙,一切都要靠我们摸索。 为了完成雕塑,崔连顺不知翻阅了多少书籍,熬过了多少个日夜,最后,雕塑工作也顺利完成了。 再之后,就是测试阶段了,一来观察一下设备是否正常,二来看一看能运行多长时间。 观察阶段,崔连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半小时过去、一小时过去、两小时过去、三小时过去…… 终于,发动机熬过了预定运行时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成为了继美国之后,又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最鼓舞人心的是,崔连顺团队从零开始到攻克难题,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她们的付出不仅让我们国家每天节省2亿的花销,还让全世界见证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编辑:凡友

0 阅读:29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