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是高科技公司,跟“科”字毫不沾边!”南开大学刘亚东教授曾直言,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只能算“高技术”,而不是“高科技”公司,因为中国这些“科技公司”,跟“科”毫无关系。 南开大学教授刘亚东最近捅了科技圈的马蜂窝。这位老教授在学术论坛上甩出暴论,说华为充其量就是技术公司,离真正的高科技还差着十万八千里。这话一出,网友集体破防,科研圈吵得比菜市场还热闹。 先给大伙儿理理刘教授的逻辑线。在他眼里,能搞出狗头接猪脖子的实验室才配叫高科技,像华为这种造手机搞5G的,顶多算个高级技工。 看看数据更让人头秃。华为去年研发投入1600亿,顶得上十个中科院研究所的预算。但刘教授较真的是方向问题,麒麟芯片再牛也是基于现有架构优化,好比把内燃机改装得更省油,终究没造出反重力引擎。 反观中科院物理所那帮疯子,真在折腾量子纠缠传输实验,虽然成功率跟买彩票似的,但确实在捅破人类认知天花板。 科技圈鄙视链这回算是现了原形。搞基础研究的觉得应用技术是民工活,做产品的又嫌学院派不接地气。 华为工程师听了估计得苦笑,我们天天加班到秃头搞出的5G基站,在教授眼里还不如生物实验室里蟑螂脑接线的行为艺术。 但刘教授这话糙理不糙。咱们手机里的柔性屏再酷炫,原理还是国外三十年前提出的OLED技术;华为引以为傲的卫星通信,美国军工企业上世纪就玩剩下了。真正称得上黑科技的,得是像中科院搞出的人造太阳,那玩意能烧到1亿度高温,真要成功了,我们就摆脱普通能源需求了。 看看国际科技巨头怎么玩。谷歌养着个X实验室,专门研究时空穿越和永生技术,十年烧了200亿美金连个水花都没见着。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真给猴子大脑插芯片读取意念,虽然看着像科幻片反派,但确实在捅娄子式的创新。反观国内大厂,财报里写得最多的还是用户增长和毛利率,硬核科技突破?不存在的。 不过普通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大家就认手机信号满格、支付秒到账、刷短视频不卡顿。华为把5G基站铺到珠峰大本营,在老百姓心里比发十篇《自然》论文都实在。但刘教授担心的正是这种认知错位,当我们把技术改良当科技创新,就容易躺在舒适区里自嗨。 中芯国际量产的14纳米芯片,工程师们庆功宴开了三天三夜,但台积电那边3纳米产线都落灰了。 咱们的量子计算机九章确实牛,但解码个银行卡密码还得传统计算机善后。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正是刘教授痛心疾首的根源。 说到底,教授和企业的鸡同鸭讲,暴露的是整个创新链条的断层。高校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走不出论文,企业又不敢押注十年后的技术。 就像中科院研发的石墨烯材料,性能吊打硅基芯片,但到现在连个像样的生产线都没建成。反观日本东丽公司,默默把碳纤维成本打下来,现在波音787的机身全靠它撑着。 各位觉得华为该不该背高科技的锅?是脚踏实地搞技术升级更重要,还是该砸钱追梦反物质能源?
“华为不是高科技公司,跟“科”字毫不沾边!”南开大学刘亚东教授曾直言,像华为这样
大胆的妞妞
2025-03-29 12:10:37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