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铜钟架饰,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

坚持走路 2025-03-29 15:46:22
P1-6,铜钟架饰 P7-10,铜链盒 【P1-6,铜钟架饰】 春秋 1995年山东长清仙人台遗址出土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藏 【邿国迷踪——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 西周开创诸侯分封制度,周天子将亲属和功臣分封到王都以外的地方,建立诸侯国。 西周时东夷势力范围压缩至胶东的烟、威一带,东周时基本消亡。 邿国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东土小国,也称寺国、诗国,公元前560年因内乱被鲁国灭亡。 关于邿国,文献记载很少,一般认为其地望在今济宁东南五十里的地方。在长清仙人台遗址的发掘,打破了这种说法。 仙人台遗址不仅发现了诸侯国王和王后级别的高级贵族墓,还出土了带“寺”字铭文的青铜器解决了两千年来的邿国地望之谜。 该次发掘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仙人台遗址文化性质较为复杂,先后包括了岳石文化和西周、东周、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其中以西周早期聚落和周代邿国贵族墓地的资料最为丰富和重要。 仙人台遗址位于长清区东南二十公里的五峰山街道北黄崖村北,钓鱼台水库东岸。为一处伸入水库的半岛形土台地,台地高出河床4-20米,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仙人台原来面积很大,1958年这一带兴建钓鱼台水库,仙人台遗址的南、西和北三面环水成了半岛状,由于库水长期回荡切割、风化剥蚀,加上人为取土等原因,最后只剩下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10-37米的平台。 民国《长清县志》载:“钓鱼台东仙人台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土人掘地得铜鼎一、炉一、烛台二。光绪十六年(1890),又掘得石块一,已残缺石刻佛像一。”“又土人于台上又掘得石佛一尊高二寸许。”仙人台不断有“宝物”被发现,当地人们认为这是一处“藏宝地”。 1995年3月至5月,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面积近七百平方米。除岳石文化和周代、汉代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外,发掘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周代墓地。墓地现存有六座墓葬。 墓葬为单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墓底都有腰坑,坑内殉犬。墓向东西向。葬俗流行独木棺,且内铺散朱砂。随葬品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石器、骨角器、陶器等各类文物三百余件(组)。青铜器中仅礼、乐器数量就达一百一十件,且器形硕大,铸造精美,还有七件铸有铭文。 根据随葬品的时代特征和铭文,并参考相关文献,推断这是一处自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邿国贵族墓地,并且六号墓为邿国国君之墓(P18)。

0 阅读:1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