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父母还傻傻的不知道,其实当孩子长大了,这个家就已经散了。" 最近一位网

问筠娱乐 2025-03-30 20:59:25

"可怜的父母还傻傻的不知道,其实当孩子长大了,这个家就已经散了。" 最近一位网友发的这段话,在朋友圈转疯了。有人算过账:子女考上大学后,每年在家不超过90天。有个北京老太太说,儿子工作后三年没回家过年,"去年除夕给我转了两万块,视频通话三分钟就挂了"。 现在年轻人手机里存着父母的五个联系方式,但通话记录里全是转账记录。广州社科院的数据显示,25-35岁群体中,63%的人每月给父母打电话不超过两次,通话时长中位数是7分钟。有个姑娘在豆瓣小组写:"要生活费时发60秒语音撒娇,其他时候群里消息已读不回。" 大学开学季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新生父母在校门口反复叮嘱,孩子低头刷手机敷衍应答。上海某高校宿管阿姨说:"开学头三个月,父母寄快递最勤快。等孩子熟悉环境后,快递单上的寄件人越来越少见。" 春节返家变成"七天表演"。南京王阿姨吐槽:"女儿回家带着三台电子设备,吃饭都要戴蓝牙耳机。"有年轻人发明"亲情待机模式"——人在客厅沙发坐着,眼睛盯着手机,父母说话就"嗯嗯"应付。 更扎心的是要钱时的态度反转。知乎上有人坦白:"要学费时喊'世上只有妈妈好',要不到新款手机就拉黑父母三天。"这种现实让很多父母困惑:明明住在一起十几年,怎么孩子毕业就变陌生人? 现在流行一种"电子尽孝":朋友圈屏蔽父母,但定期转发养生文章;淘宝地址留父母家,买礼物代替回家。有个东北大爷展示手机:"闺女每月给我买两箱牛奶,送货员见我都比闺女勤快。" 最近北京出现了"父母培训班",教老人用表情包和子女聊天。课堂上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如何优雅地结束视频通话",74岁的李阿姨学完后说:"现在知道发个龇牙笑脸就能挂电话,不用硬找话题尬聊了。"

0 阅读:67
问筠娱乐

问筠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