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貌若天仙的蒙古寡妇,带着她的部众投奔皇太极。看着眼前的美人和财富,皇太极动心了,却多次推脱不娶。大贝勒代善见状,道:“大汗娶了她,就是顺遂天意!” 这个貌美妇人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四福晋,可她为什么要去投靠皇太极呢?这要从皇太极三征林丹汗说起。 自从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集体返回老巢——蒙古大漠,和明朝“两两相望”对峙起来,之后经过多次的分分合合。 1604年,蒙古汗国的第35任大汗——林丹巴图尔即位,史称“林丹汗”。 林丹汗野心勃勃,再加上铁血手腕,不久后,漠南蒙古所有的部落都被他降服,他甚至想恢复成吉思汗的伟业。 然而这个想法很快就破灭了,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威震北方。 看到后金日渐强大,林丹汗也顿觉压力山大。甚至和明朝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努尔哈赤。 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随后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新官上任三把火”,再加上林丹汗与明朝关系恶化,自身实力下降。 皇太极看准时机,给了林丹汗致命一击,林丹汗输得很惨,落荒而逃至青海后,最终死于天花。 林丹汗死后,他的残部退回河套地区。这时其他部族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帮他们报仇雪恨,其实说白了就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皇太极知道后立即出兵,这一次林丹汗的残余人马全被消灭殆尽。 曾经叱咤一方的蒙古帝国,现在就只剩几个孤儿寡母,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一群残兵败将已无力和皇太极抗衡,与其等着被其他部族“蚕食”,不如加入皇太极的阵营。 有此想法的人正是林丹汗的四福晋——巴特玛璪。在当时,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但可以保住性命,而且主动归降,也能显示自己诚意,至少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激动,巴特玛璪美貌远近闻名,而且她还带了林丹汗的“家当”,这任谁听了不心动呢? 为此,皇太极和一众大臣商量,这次一定要把巴特玛璪招待好,让她觉得投奔我们是非常明智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佳人的皇太极,在见到巴特玛璪本人后竟一时呆愣,他没有想到,林丹汗的四福晋长得这么美。 皇太极把他们请进了帐房,准备了好久的佳肴立即摆上桌,皇太极和巴特玛璪及其部下交谈甚欢,一众大臣一看这下有戏,目的达到了。 林丹汗的福晋前来投靠,明显是奔着改嫁来的,皇太极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直没提嫁娶的事。 皇太极的哥哥代善看出了他有所犹豫,做臣子的理应为君主分忧,便开口劝到:“大汗,这巴特玛璪明显对您也有意,机会不能错过啊”, 皇太极一听很高兴,但他没有表现出来,他想让这件事变得众望所归。 所以皇太极又假意征求手下人的意见,部下哪敢不同意,为了应和皇太极,甚至有人还说了一个故事:“诸位有所不知,前几天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大鸟偶然飞进了大汗帐中,这原来是大汗要纳新妃的预兆啊!” 皇太极一看手下人都很上道,脸上露出了的欣慰的笑容。 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许只有皇太极和身边的人才知道,但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够让皇太极顺理成章娶巴特玛璪就可以了。 皇太极娶了巴特玛璪,可谓是“名利双收”,一方面,可以得到巴特玛璪带来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林丹汗其他的福晋以及部族前来投奔,这一“勤政爱民”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是“糖衣炮弹”。 的确,不久后林丹汗的大福晋娜木钟来投奔了,皇太极虽然很高兴,但如何安置她是个问题,这位福晋岁数大了长得也一般,何况自己刚娶了林丹汗的四福晋。 所以皇太极想把这个“美差”推给代善,代善听后心里一紧,这皇太极是不是在试探自己。 这位福晋在林丹汗部地位非常高,他怎么敢娶,于是连忙跪下千恩万谢,找借口推掉了这门亲事。 皇太极很满意,代善还算识相。林丹汗的两位亲属都投靠了皇太极,其他在旁观望的一看,已经大势已去,为了自己下半辈子有个平稳的生活,也都陆续归顺。 如果林丹汗知道自己戎马一生积攒的家底,最后全到了皇太极的腰包里,不知会作何感想。 首先投奔皇太极的巴特玛璪,虽然再也没有生育,但至少衣食无忧,得以善终。 据说,巴特玛璪有一个女儿,也被皇太极接进宫,后来还嫁给了多尔衮。
1634年,貌若天仙的蒙古寡妇,带着她的部众投奔皇太极。看着眼前的美人和财富,皇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01 09:03:16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