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34岁的松赞干布英年早逝,吐蕃众臣却要年仅25岁的文成公主殉葬。唐高宗得知后龙颜大怒:“这是对大唐的挑衅!”即刻派使臣前去接文成公主回唐。哪料,文成公主却斩钉截铁地说:“我绝不回去!” 松赞干布12岁继承赞普之位,16岁一手创立吐蕃,成为一方之雄。之后,作为吐蕃的掌权者,他派使臣前往大唐,提出联姻,以示友好。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遣的吐蕃使臣从大唐归来。他对大唐盛世赞不绝口,却又转头告诉松赞干布,求亲被拒了,只因吐谷浑与突 厥可汗也想求娶大唐公主。 松赞干布听后,心里七上八下,在殿内来回踱步,如坐针毡。心想:难道是自己诚意不够? 没多久,松赞干布让使者带万千金银,再次向大唐求娶公主。然而,等到使者回来,他却再次被拒。 吐蕃使者说:“大唐对我招待很好,要看大唐皇帝就答应和亲,哪料,吐谷浑首领到了大唐。谁知,他竟用离间计,把亲事搅黄了。” 松赞干布一听,气得一掌拍在桌上说:“敢欺负我吐蕃,我倒要看看他们哪来的底气!” 一怒之下,松赞干布亲率大军攻打吐谷浑。 战场上,松赞干布看着落荒而逃的吐谷浑,大笑起来,“哈哈,看他们的孬样!”。 经此一战,松赞干布信心大增,想到手下败将吐谷浑都能娶公主,而自己却被唐太宗一再拒绝,心里感到不忿。一时气不过,决定攻打大唐。 公元638年,松赞干布发兵攻打大唐,他让使者给唐太宗送去一副金甲,同时带了一句话,“不与我和亲,我就打到长安!” 哪料,唐太宗不吃这一套,决定教训一下松赞干布。他不屑地对使者冷哼道:“告诉松赞干布,我等着他!” 没成想,唐军先锋将领仅仅带了两万骑兵,便击垮了吐蕃大军。直到此时,松赞干布才意识到力量悬殊,心生惧意,急忙撤兵。 哪曾想,即使溃不成军,松赞干布仍没有放弃和亲。他筹划着求娶公主的时机。 3年后,松赞干布特派大相禄东赞,满载黄金珠宝供奉大唐,请求和亲。 这次,唐太宗考虑再三,心想:吐蕃要归顺大唐,那成为大唐的女婿,对大唐来说是好事!当即应许和亲。 唐太宗从李家宗室,选出了一位适龄女子,封为文成公主,赐给吐蕃。 文成公主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明事理。她深知远嫁和亲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义无反顾接下旨意。 同时,唐太宗也赏赐了丰厚的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甚至挑了一些,吐蕃非常需要的粮食种籽和蔬菜瓜果的种子,以及60种技术类书籍,上百种医药方子,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 公元641年的一天,16岁的文成公主身着盛装,在众人的目送下,挥别自己的故土,踏上进藏之路。 这次和亲,随行队伍里除了丰盛的嫁妆外,文成公主还带了释迦牟尼佛像和佛经,以及一些侍女和匠人。 从长安到吐蕃,一路跋涉。车队花了近两年时间,终于到达吐蕃境内。没想到,早已得到消息的松赞干布,已从都城赶来相迎。 松赞干布特意穿上唐服前来接见,还以唐朝礼仪,拜见了送婚使臣李道宗。之后文成公主一行人,跟随松赞干布的迎亲队,来到了吐蕃国都。 在广场上,吐蕃人民载歌载舞地迎接公主的到来。在吐蕃百姓的见证下,松赞干布终于娶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唐公主。从此,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过着相濡以沫的日子。 松赞干布总会带着文成公主一起体察民情,一起围炉夜话。一起学习对方语言。并且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很照顾,担心她吃不惯,穿不暖,夜凉,会为她添衣,风冷,会给她暖手。而文成公主也亲手为松赞干布缝制衣服。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吐蕃,几百年来都有“赭面”的习俗,文成公主一直适应不了,松赞干布干脆直接为她,取消了这个习俗。甚至,还专门为文成公主建造了一座爱的宫殿。 然而,美好的日子仅维持了九年。没想到,松赞干布突染恶疾病逝。 而此时的文成公主,却膝下无子,又无依无靠。吐蕃众大臣便逼她陪葬。 唐高宗得知后,龙颜大怒:“这是对大唐的挑衅!去,将文成公主接回来,朕倒要看看,这个吐蕃敢怎样!” 哪料,文成公主听到使臣传达的圣意,却斩钉截铁地说:“我绝不回去!” 文成公主心想:“我的爱人长眠在这里,这里的百姓也需要我的帮助,我要留在这里!” 文成公主心里清楚,她到吐蕃来就是为了和平,而这也是当初松赞干布,费尽心力促成的。如今,局面一度有变,她还不能回去。 文成公主这一留,就在吐蕃待了31年,直到病逝。 回想当年,松赞干布誓要娶到大唐公主,所求不单单是和平,也是为吐蕃今后的发展。而他没想到的是,文成公主当真如他所愿,不仅爱着他的子民,还为此奉献一生。 也许,当年文成公主在城门一别,就已想到自己的结局。她用大半辈子的时光,活在异国他乡。一为那个爱她的男人,二为那些劳苦百姓能丰衣足食,三为换回长久安宁的生活。 不得不感叹,一段婚姻,换天下苍生平安喜乐的生活,这种大爱,我等望尘莫及。他们值得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650年,34岁的松赞干布英年早逝,吐蕃众臣却要年仅25岁的文成公主殉葬。唐高宗
底层史观吖
2025-04-01 11:14:25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