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认为只要我不降息,中国就要爆雷了。中国觉得只要我忍一忍,美国就该降息了。那么

潇湘夜雨愁肠 2025-04-03 10:58:21

美国认为只要我不降息,中国就要爆雷了。中国觉得只要我忍一忍,美国就该降息了。那么,中美之间的金融博弈。究竟谁能站到最后?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高利率制造资本外流,迫使中国在房地产债务、地方财政和人民币汇率上“爆雷”;而中国则寄希望于用制造业韧性和政策工具箱硬扛,等待美国债务危机倒逼美联储降息。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在于谁能在更长时间内承受住各自的结构性矛盾。 先看美国这边,高利率政策已经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美联储虽然嘴上喊着“抗通胀”,但实际利率已经高到离谱——联邦基金利率4.25%-4.5%,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4%。 这种水平的利率放在和平时期简直是灾难,更别说美国政府还背着36万亿美元的国债。穆迪都看不下去了,警告美国债务承受能力“加速恶化”,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21年的9%飙升到2035年的30%。 这就好比一个人每月收入1万,却要还3000块房贷,剩下的钱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搞什么“制造业回流”了。 美国的高利率政策其实是在透支未来。企业融资成本飙升导致投资萎缩,消费者贷款压力增大拖累消费,政府发债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加息一边印钱,36万亿美元的国债里,有超过28万亿美元是公众持有的,这些债务每年的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每年要额外多花一个国防预算来还利息,长此以往,财政赤字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再说说中国这边,确实面临不少压力。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还在持续,地方债务化解也需要时间,但中国的政策工具箱明显更丰富。 央行2024年两次降准释放2万亿流动性,2025年又明确要“择机降准降息”,这种灵活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缓冲垫。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债务问题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国企,中央政府的负债率只有21%,远低于美国的120%。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虽然儿子做生意亏了钱,但老子兜里还有不少积蓄,随时可以帮儿子兜底。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也是美国无法比拟的。2024年中国制造业产值5.06万亿美元,占全球31.6%,是美国的两倍还多。这种规模效应让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更有弹性。 就算美国加征60%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可能下滑37.8%,但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14%,完全可以对冲损失。 更不用说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突破,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想靠关税打压简直是螳臂当车。 不过,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进展,CIPS系统覆盖了169个国家和地区,但美元仍然占据全球贸易结算的40%以上。 美国还在试图通过黄金重估和数字货币重塑金融霸权,这对中国来说是个长期挑战。另外,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2025年一季度百城二手房价格下跌1.51%,消费复苏还需要时间。 回到这场博弈,美国的弱点在于债务不可持续,而中国的优势在于政策空间和制造业韧性。如果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美国的债务危机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爆发,到时候别说降息,能不能避免债务违约都是问题。 而中国只要稳住房地产市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就能撑到美国降息的那一天。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大概率是美国先撑不住,被迫降息救市,而中国则在阵痛中完成经济转型。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演。现实中的金融博弈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地缘政治冲突、全球供应链重构、技术革命等等。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能更有效地解决内部矛盾,谁就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美国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靠印钱和加息根本解决不了;而中国的问题是阶段性的,通过改革和开放完全可以化解。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在双方的政策基因里就已经注定了。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潇湘夜雨愁肠

潇湘夜雨愁肠

潇湘夜雨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