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热土育英魂,大漠长歌写赤诚——今日湘西重逢,再读当年诗文有感 (2025年4月3日) 今日午间,与阔别多年的何煜同志重逢于湘西故土。窗外青山如黛,杯中清茶氤氲,谈及二零一九年当时的诗作《贺何煜赴疆新任》与他的和诗和文,记忆如潮水翻涌。重读他的和文《长路奉献给远方》,更觉字句铿锵间激荡着“奋斗者永远青春”的热血,映照出何煜同志“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阔人生。 一、诗以言志:豪情背后是担当 五年前,何煜同志自湘西奔赴新疆戍边新任,我以“湘西出发去戍边,北屯挥手赴时艰”相赠。诗中“飞天龙”之喻,既赞其雷厉风行的果敢,亦暗合他“敢下五洋捉月鳖”的胆魄。而他的和诗“撒豆成兵强国业,边疆豪迈新诗篇”,则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熔铸一体——撒豆成兵者,非神话之力,实为扎根边疆、聚沙成塔的实干精神。两首诗跨越山河的唱和,恰似一场无声的誓师:边疆虽远,却是书写忠诚的宣纸;风沙虽烈,终成砥砺锋芒的砺石。 今日重读,方悟诗中“时艰”二字的分量。新疆戍边,非风花雪月之旅,而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征程。何煜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在戈壁滩上种下希望的胡杨,在民族交融处架起连心的桥梁。他的选择,正是《长路奉献给远方》中“奋斗者永远青春”的生动注脚:人生轨迹从无定式,唯以担当为墨,以热血为锋,方能于荒原中劈出通途。 二、文以载道:转身之间见境界 《长路奉献给远方》中“一个转身,一次洗礼”之语,道尽奋斗者的精神辩证法。何煜从湘西到新疆的“转身”,绝非对过往的否定,而是将湘西大山赋予的坚韧、苗鼓锤炼的血性,化作建设边疆的薪火。文中“珍存昨日温度,积攒明天风景”的哲思,恰似他在西安转机时写下的“主席胸怀云与天”——既仰望星空的辽阔,亦脚踏泥土的厚重。 这种“转身”的智慧,暗合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胸襟,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决绝,皆在何煜身上焕发现代光芒。他带领群众教育改革时,是“捉月鳖”的实干家;推动招商引资、湘商疆商相互奔赴,谋划边疆文旅融合时,是“新诗篇”的创作者。正如文中“腾挪调转兴许能增添沿途色彩”所言,奋斗者的价值不在固守一隅,而在以“当仁不让”的冲劲,将生命化为连接不同时空的虹桥。 三、精神不朽:赤子之心照山河 谈及新疆五年,何煜笑指鬓角白发:“大漠风沙最擅篆刻年轮。”我却从这皱纹中读出《长路奉献给远方》的真谛:“圆梦是人生的成色”——他鬓间的霜雪,是胡杨林年轮里沉淀的绿意;眼角的沟壑,是坎儿井水流淌出的沃野。这种“舍我其谁”的韧劲,让他在沙暴中扎下信仰之根,在寒夜里点燃希望之火。 今日之中国,何尝不需要这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奋斗者?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边疆维稳的哨所中……无数个“何煜”正以“长路奉献给远方”的姿态,将个人奋斗写入民族复兴的史诗。他们未必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在时代的卷轴上勾勒大写的人生。 黄金茶沸黄金水,密法不宣千古奇。临别时,在湘鄂川黔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主人用她珍藏的明前黄金茶,沸水冲沏,青绿新芽在杯中舒展,恍若湘西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从武陵山到天山,从“热土别过”到“热拥同行”,变的是地理坐标,不变的是“奋斗者永远青春”的赤子之心。谨以《长路奉献给远方》文中的誓言共勉:“遵从天命,奔放热情,面向远方,笃定前行。”此去关山万里,愿奋斗者的长歌,永远回荡在祖国的山河之间。 文章之末,意犹未尽,填写《念奴娇·赠何煜戍边五载》一首,感慨系之。词曰: 武陵云裂,望天山雪涌,五年英飒。犹记湘西挥袂处,叱起苍龙腾霎。大漠飞沙,胡杨铸铁,捉月擒鳌甲。秦川星渡,一襟豪气如闸。 漫说鬓染霜尘,驼铃摇夜,篝火燃诗匣。撒豆成兵戈壁绿,种得江南青匝。 热土新程,长歌再续,襟抱同天拓。举杯还约:昆仑山上酬答! ——附录诗文唱和原作为证: 贺何煜赴疆新任 (2019年10月24日) 湘西出发去戍边,北屯挥手赴时艰。何煜原是飞天龙,敢下五洋捉月鳖。 赴任新疆于西安转机中,何煜和诗和文,诗曰《感恩刘主席》:主席胸怀云与天,日月星辰股掌间。撒豆成兵强国业,边疆豪迈新诗篇。文曰《长路奉献给远方》:奋斗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人生没有约定俗成的轨迹,旅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腾挪调转兴许能增添沿途色彩。奋斗者永远青春。遵从天命,奔放热情,面向远方,笃定前行。 圆梦是人生的成色。追一个梦,攀一座山,在长路漫漫的奋斗征程中,圆人生之梦青春之梦未来之梦。一个转身,一次洗礼。并非是对过往的归零。从今天起,珍存昨日温度,积攒明天风景!八千里路云和月。湘西热土,就此别过;大美新疆,热拥同行!
湘西热土育英魂,大漠长歌写赤诚——今日湘西重逢,再读当年诗文有感 (2025年4
刘昌刚呀
2025-04-04 06:47: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