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10万两,乔致庸扑

爱吃凉历史 2025-04-04 18:49:08

1900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10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万都行,但您得留下一样东西。”乔致庸细说要求,慈禧大笑:“这有何难?“ 山西有个乔家,名头响得很。乔致庸是乔家的当家人,靠着做生意发了家,家里囤的银子比不少地方的藩库还多。慈禧逃到乔家大院,不是随便挑的地儿,她知道乔家有钱,能帮她渡过难关。那时候,她带着一堆人马,吃喝拉撒全得花钱,可她身上哪还有银子?国库早被她和那帮大臣折腾空了。于是,她就开口找乔致庸借10万两白银。这10万两可不是小数目,搁当时,能买多少粮食、雇多少兵啊!慈禧这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现在落难了,还想着靠别人救急。 乔致庸听到慈禧开口借钱,心里估计翻了好几个跟头。他不是傻子,慈禧这时候借钱,摆明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他也不能直接拒绝,毕竟这是太后,朝廷的头号人物,惹不起。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跪下来说:“太后,10万两不够,30万都行,但您得留下点东西。”这话一出,慈禧愣了,随即哈哈大笑,说:“这有啥难的?”乔致庸的要求到底是啥?史书里没明写,但从后来的事态看,八成是跟乔家的长远利益挂钩。 乔致庸这人,脑子活得很。他是商人,讲究的是利益最大化。慈禧逃到他家,借钱是大事,但对他来说,这也是个机会。清朝那会儿,商人地位低,经常被官府盘剥,乔家有钱是真,可也得小心朝廷找茬。慈禧借钱不还的可能性太大,乔致庸不可能白白掏银子。他提的这个“留下点东西”,估计不是啥金银珠宝,而是能保乔家长久平安的承诺。比如,朝廷的免税文书,或者一道圣旨,让乔家在山西的生意少受官府掣肘。这种东西,对慈禧来说,动动嘴皮子就行,可对乔家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好处。 慈禧为啥笑?她大概觉得乔致庸这要求太小儿科了。她逃亡路上,心思全在保命和东山再起上,乔致庸没趁机狮子大开口,反而提了个她随手就能给的东西,她当然觉得轻松。她这人,心眼多,平时坑人坑惯了,遇到个“老实”的乔致庸,自然乐得答应。况且,她也急着拿钱走人,没工夫跟乔致庸磨叽。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乔家出了银子,慈禧留下了“东西”,双方各取所需。 这故事听着挺有意思,但细想也有点心酸。慈禧掌权那么多年,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最后还得靠商人救急。她不是啥好人,逃亡路上也没啥慈悲心,纯粹是为了自己活命。乔致庸呢,也不算啥大英雄,就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懂得抓住机会保全自己。1900年的这场交锋,没啥英雄气概,就是两个现实的人在乱世里斗智斗勇。 再往深里说,这事儿反映了那时候清朝的烂摊子。慈禧逃亡,不是她一个人的事儿,是整个朝廷崩盘的缩影。八国联军打进来,不是人家太强,是咱们自己太弱。慈禧管了几十年,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国力衰到这份儿上,她还得靠山西一个商人撑场面,说出去都丢人。乔致庸这边呢,也不是啥爱国商人,他帮慈禧,图的是自家利益,不是救国救民。这就是那时候的现实,谁都先顾自己,国破家亡的账,最后还得老百姓来扛。 乔家后来咋样了?慈禧拿了钱,回了西安,后来又回北京,继续当她的太后。乔家呢,靠着那次交易,生意照样做得风生水起。乔致庸的要求具体是啥,史料里没细说,但乔家大院能保存到现在,说明他那步棋走得挺稳。慈禧呢,1908年死了,清朝1911年就完了。她留下的烂摊子,谁也收拾不下了。

0 阅读:2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