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if,时态一定要后退吗?

我杂食主义 2025-04-05 16:16:20
批改作文,发现学生在描述场景时,只要出现了if, 就一定使用虚拟语气。我在下面的批注中写了这么一句话: “文章中出现了很多if虚拟语气,如果说的事情不太容易实现,可以用虚拟语气。且虚拟语气会弱化表达。为什么选择需拟语气呢?是有什么考量吗?” 其实,学生混淆了if条件句和虚拟的概念,也就是说学生误以为只要出现if, 就一定要虚拟,if从句和主句的动词时态就要后退。比如, If I lived near my office, I would walk to my work. (事实是,“我”住的离上班的地方不近) 这里的lived和would都是虚拟语气的外在表现,因为是对现在情况的虚拟,所以要把一般现在时后退一步,live➡️lived, would➡️will。 为什么要做这种变化呢?因为假设的这种情况与现实相反或不太可能发生,即可能“我”住的地方并不在上班附近,所以才需要虚拟,所以主从句的动词时态需要后退。 🌵但,问题是,如果你只是举了一种情况,且这种情况是可能实现的,就不需要用虚拟语气,if可以引导真实条件句。比如, 🌰If I have time, I 'll come over to see you. 这里从句中的have, 和will都没有时态后续,也可以体现出说话人的诚意,即,有时间我一定会去。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做题思维。因为老师强调了太多虚拟语气的用法,我们把它所在的主句和从句的时态变化背得滚瓜烂熟,并且做题时看到if,做题雷达就响了:不要忘了虚拟语气。 而一旦从做题场景转换到写作,也就是真正考查应用和输出的场景,没有选项提醒你迷惑你的时候,就容易出错。忘记使用虚拟语气的前提条件:当假设的情况和现实相反或者不容易实现时,才用虚拟语气。 比如,Beyonce那首著名的If i were a boy: If I were a boy Even just for a day I’d roll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 And throw on what I wanted 因为性别很难改变,所以这里的were, would, wanted都用了虚拟语气。 所以,我们除了关注做题,更要注重知识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 更多 👸🏻 杂食主义的意志世界

0 阅读:0
我杂食主义

我杂食主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