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逝世后,她的遗体本来是准备运到关外的昭陵,和皇太极合葬。就在这时,灵异事件发

孝庄逝世后,她的遗体本来是准备运到关外的昭陵,和皇太极合葬。就在这时,灵异事件发生了,当孝庄的棺椁运到清东陵附近的时候,突然之间变得沉重,一百二十多个人都抬不起棺椁。 这个诡异的事情让众人惊讶,只得将事情上报给了康熙。 这时,康熙想到祖母曾经告诉他,自己死了以后不想和皇太极葬在一起。 毕竟丈夫身边有姑姑哲哲和她的姐姐海兰珠陪伴,她一生最为害怕的就是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过得不好,就是死了也希望能够亲眼看着康熙的江山。 本来康熙没有多想,但而今有如此诡异的事情发生,他难免心里会多想一些。 此时在京城的东郊的清东陵是最适合安放孝庄棺材的地方,为了能够保证祖母的体面,康熙命人建设“暂安奉殿”,这所宫殿所用的材料是拿的慈宁宫的木头。 众人本以为康熙只是将孝庄太后的尸身在这里暂且放一放,可谁知道,这个“暂且”竟然过了三十七年。 这一情况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不少民众和官员在背地里讨论,其中有两派人的观点得到了拥泵。 第一派人认为康熙是故意为之,他觉得自己的祖母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不配和祖父皇太极葬在一起,故而特地将孝庄放在“暂安奉殿”里; 另一派认为康熙在早年执政的过程当中,他的祖母垂帘听政,两个人搞不好因为争权夺利感情不和,康熙的目的是为了报复。 从史实来分析,这些人讲得纯粹是“厚黑学”观点。 纵然康熙与孝庄之间必然有权力争夺的过程,但是他们除了是统治者以外,还是祖孙,正如这世间最普通的祖孙一般,彼此依靠。 孝庄失去了丈夫以后,她的儿子没过多久也离开了她,有人说顺治是为了董鄂妃出家了,还有人认为他是得了天花去世了。 而康熙小小年纪得了天花几乎要丧命,这时是祖母陪伴在他身边,小心呵护,在没有父母的童年,孝庄几乎是康熙生活里唯一的光芒。 掌权以后,康熙这种千古明君自然不愿意让孝庄继续干涉朝政。 他不许后宫的侍卫和前朝的官员勾结,但凡被发现就会严格处置,算是彻底断了孝庄的干政道路。 但不看这些,单就私人生活,他对于祖母可谓贴心至极。 康熙喜欢出行,他知道祖母就喜欢吃些好吃的点心,在外面碰到好吃好玩的,康熙会第一时间打包好,派遣自己身边的侍卫快马加鞭给孝庄送回宫里去。 祖母病了以后,康熙主要从三方面想要挽回祖母的生命。 首先,他特地在慈宁宫住下就近照顾祖母,还让宫里最好的太医会诊,研究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其次,他知道祖母此时心里最为想念的便是自己的姑姑淑慧长公主从巴林部叫了回来,让她日常陪伴祖母说话,以免祖母太过于寂寥。 最后,康熙十分相信积德行善能够让家中的老人长寿安康,他特地下了旨意要求秋后大赦天下,又步行至天坛向上天和列祖列宗祈福。 作为皇帝,他的生命尊贵无比,可他却祈求老天能够将他的性命分给祖母。 如此至纯至善,以卑劣的想法幻想祖孙俩的关系实属不该,其实真正让康熙纠结的怕是孝庄的遗言,毕竟祖母说了祖父下葬已久,猛然将自己埋进去也是干扰了其安歇。 但为了实现祖母想要和顺治以及康熙同葬的愿望,却实在困难。 在此之前,并没有一位皇后或者太后单独安葬,就算孝庄不打算进昭陵,也不该随便进入孝陵安葬,毕竟孝陵里的女性都是顺治的妃嫔和皇后。 一直到康熙离世他也没能处理好这件事情,还是雍正知道父亲离世前必然放不下这件事情,于是他下旨让人在康熙修建的“暂安奉殿”建立一个属于孝庄自己的寝宫。 同时因为皇太极的陵墓是昭陵,雍正便给曾祖母的陵墓起名叫做昭西陵,完美地解决了康熙之前一直纠结的各种问题。 不得不说,孝庄下葬的问题在当时的时代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雍正的解决方案已然是最好的一个。

0 阅读:250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