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中科院按照教授最高工资标准,每月给钱学森发335.8元,

史记新说吧 2025-04-07 15:49:27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中科院按照教授最高工资标准,每月给钱学森发335.8元,1957年,钱学森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月津贴增加100元,此外,中科院每年年底还会给钱学森发放约500元奖金。   1955年,一位在国际科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决定回到祖国。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令人羡慕的学术地位,坚决选择回到那时还很贫困的中国。这位科学家名叫钱学森。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故事得从清朝末年讲起,那时中国国力衰弱,频频遭到外国列强欺负。钱学森就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降生,亲眼看到国家遭受的苦难,年幼的他便立下决心,要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小时候的钱学森就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很强,在各个学科都表现得很优秀。   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发展航空事业来拯救国家,因此不远万里前往美国深造,学习航空知识。   钱学森在美国师从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在学术上进步飞速,很年轻就成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后来,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极具声望的“戈达德”教授,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也在国外悄然发生了。 1937年七夕,钱学森向蒋英表达爱意,并成功求婚。十年之后,1947年,他们在上海举行了婚礼,钱学森还特别准备了一台黑色的三角钢琴,作为送给妻子的特别礼物,充满了浪漫情怀。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心里一直想着祖国。1955年,他排除万难,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候,钱学森每个月工资是335块8毛钱。两年后,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每月多了100块钱补助,每年还有500块钱左右的奖金。虽然收入和他在美国的高工资比起来差很多,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回国这个决定。   回国后,钱学森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有闲情逸致,甚至把自己从美国带回来的相机都放了起来,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光是买相机的胶卷,就要花掉他一个月的工资。他和妻子蒋英不仅要养育两个孩子,还要负责赡养双方的父母以及照顾奶妈的生活起居和医疗开销,经济压力比较大。   钱学森还特别喜欢自己花钱买书,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毫不吝啬。家里摆放了整整五十个书柜,全部装满了他的藏书和精心收集的剪报资料,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   钱学森虽然生活节俭,但在公和私的事情上分得很清楚。他不让家人用他的公车办私事,包括父亲去单位领工资或走亲访友,都坚持让老人坐公交车。组织上想给他换个更好的房子,他也谢绝了,觉得不应该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拉开距离。   钱学森不只是科研大牛,他的品德也让人敬佩。他把稿费都捐出去或者分给一起工作的人,就连他父亲去世后发的工资,他也全部交了党费。 1991年,钱学森80岁,国家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这个很高的荣誉。但他头脑非常冷静,特别要求不要过度宣传这件事,并且一再强调,这份荣誉是大家的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   晚年的钱学森,性格依然十分风趣。2001年,他的妻子蒋英替他去领“霍英东杰出奖”,钱学森幽默地说:“你要钱,我要奖(蒋)!”这笔奖金,和之前一样,都被他全数捐了出去。 钱学森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和无私奉献。

0 阅读:0
史记新说吧

史记新说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