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二小姐孔德懋写过好几本讲述孔府日常生活的书籍,说实话,要不是她亲自写出来,很

西门大妈啊 2025-04-08 18:48:05

孔府二小姐孔德懋写过好几本讲述孔府日常生活的书籍,说实话,要不是她亲自写出来,很多细节我们外人,无论贫穷富贵,都是想象不出来的。

比方说,在她陛下,孔府“又穷又富”,富很好理解,他们姐弟三人小时候天天玩的玩具是珍珠、翡翠、玛瑙和金子,但他们更喜欢一个老妈妈做的玩具小车。而嫡母陶夫人某一年光衣服就做了162件,其中光珍贵的皮草就十几件,而孔德懋和姐姐的帽子上也有许多珍珠翡翠。但日常只能穿蓝布大褂和黑色布鞋,闺房里也是黑色和蓝色,简朴而死气沉沉。

乍一看,很符合“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红楼梦里面“半旧弹墨靠枕”的豪门派头吧?然而孔府曾经会穷到没钱买灯罩,也没钱买酒开席,买二两酒都让佣人垫钱。

然而有一次打扫后面一个楼的时候,因为长期没人去,里面住满了野鸽子,满地都是鸽子粪而鸽子粪里好多金子,珍珠....但是这些东西,包括其他金银珠宝,都是不能动的,也不能卖....

你看没人打扫楼吧,但是干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专门的“户人”,比方说司茶户是侍候倒茶的,烧水户是专门烧水的,晚辈向长辈行跪拜礼,还要有司垫在旁边提着黄缎子跪垫侍候。

也就是拿垫子的不烧水,烧水的不扫地,扫地的不擦桌子....

孔府的酒席是很丰盛的,本家来了之后,要吃“三大件”:海参、鱼翅、鸭子。每件再附带四冷菜、四热菜、四饭菜,最后上甜食、点心、水果,每桌有菜四十道左右。给下人的酒席叫做“十大碗”,包括海参、鱼肚、红肉、清鸡丝、瓦块鱼、白肉、肉饼、海米白菜、八仙汤、甜饭。

听起来很不错?

然而孔府在冬天,和当时大部分人一样,吃的都是腌制的咸菜,一般不是白菜就是萝卜,不过比一般人好的是里面也有醉蟹。这些东西显然不好吃,所以主子们吃的不多,仆人经常带回家。而衍圣公生前的口味很奇葩,爱吃“渣菜”,就是别人家吃剩下的各种菜混在一起发酵后的剩菜(我有点想吐),据他说这种微微发酸的味道很好,经常满城找...

只能说大户人家的爱好我不懂,还真...特别...

孔府房屋都是木头,所以很容易起火,以前也没消防队,咋办呢?据她写:

孔府里救火的办法是在地上堆了好多堆钱,谁挑来一担水浇在火上就到钱堆那儿抓一把钱,也不用数,能抓多少抓多少,然后担着空桶丹去挑水,回来再抓钱,专派了好多当差的负责往钱堆上堆钱。曲阜县远远近近的老百姓都来挑水救火。在我少儿时,老人们闲谈常提起这次火灾,说是火灾后重新修建孔府花的银子,比明朝修筑一座曲阜县城还多,还不算被烧掉的字画、古玩、财物以及救火中买水用的钱堆。这次火灾后,曲阜城里有了消防队,那时候叫“天衣社”在鼓楼附近。民国初年,孔府又着了一次火,是从学屋烧起来的,因为发现及时又有了“天衣社”,当天就扑灭了。

好家伙这谁想得出来?

孔府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礼”,也就是流程必须完备。随便采购一样极寻常的东西,也要经过四至五道的传递,才能采购到位,因此一般轻易不采购新奇玩意。到了三十年代,北京普通中产家庭都有暖水壶了,孔大小姐回娘家带了一个,还被视为稀奇货,因为孔府上下都没见过。有人送给作者孔德懋一双普通的雨鞋,孔德懋兴奋的穿着在府内到处显摆...

就感觉是一种又穷又富的奇葩矛盾生活....

0 阅读:87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