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在结婚后,逐渐开始着手接管府中事务。他觉得府里的事情杂乱无章

西门大妈啊 2025-04-15 14:52:36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在结婚后,逐渐开始着手接管府中事务。他觉得府里的事情杂乱无章,于是下了很大的力气整顿。其中一项是颁布了章程,可以看成“孔府员工守则”,主要有下面几条:

1 考勤制度:

没错,以前是没考勤的,爱来不来,想走就走....

孔德成规定了上下班时间,上午7--12点,下午2--5点,各处建立签到,必须打卡,有事不来的要请假。如果不来又不请假算旷工,三次就开除。

更神奇的是,他还设立了全勤奖,是麦子两斗,应该是全年或者一个季度,不会是每个月吧?

2 员工证:

以前有很多社会人在外冒充孔府的人招摇撞骗,也有混入孔府的闲杂人等。孔德成设计了员工证,长方形,白布印黑字,并编有号码,每个人都要佩戴胸前。为了防伪,还会定期更换新样式~

感觉像员工通行二维码更新...

3 明确孔府员役纪律及各处职责,比如太平缸内必须水满,随时铲除杂草,临时来客所领物品要登记,用后归还,保护古玩字画,走路要有规矩,各处人员非有传谕不得任意走动...难以想象以前全凭自觉...

4 取消“斗尖粮”,改为赏钱。

过去交租的时候,盛粮食的是一个“斗”,斗中粮食必须冒尖,然后过斗的这尖头部分,叫斗尖,属于管事的合法收入,或者说至少灰色收入。孔府允许这部分灰色收入存在,也是因为这能鼓励管庄尽快地收齐租粮。一般一个庄子管理人员有5-10人,所有的“斗尖粮”是管事的平分。

比如孔府南池庄有九个人管理,五月至六月收麦租,每人分二次,共分麦季“斗尖粮”八斗,也就是八十升,大概一人九升。到了秋季每个人分的不一样,从三斗到九斗不一致,可能是和各自负责地块的收成有关。

但是总而言之,“斗尖粮”属于一种陋规,没有一定的数量,如果管事的良心坏,完全可能造成“斗外多于斗内”,也就是给管事的陋规多于正经的地租的现象。

但是取消了“斗尖粮”,还有“地皮粮”,也就是佃户交租倒斗时撒到地下的粮食。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七月,马草坡户十人联名往圣公府状告催租的“小甲”多收地皮粮,报称向来交租一斗,加给小甲“地皮粮”一升~

除了这两种,还有“合子粮”,亦称“验升粮”。佃户交租时,先从佃户布袋里,用小木升子盛出一升样品由管事检验,这部分粮食就是“合子粮”,也归催租的“小甲”所有....

年轻的衍圣公无法取消所有的陋规,只能从不太差钱的管事处下手,把他们的灰色收入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至于催租的“小甲”,不让人家捞钱谁给你干活?

虽然这些陋规听着很血压高,但是先试试,即便加上了“斗尖粮”、“地皮粮”和“合子粮”,孔府的地租依然比其他地主轻一些,所以能种上孔府的地,在当时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了....

农民真苦啊...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用户88xxx67

用户88xxx67

2
2025-04-15 17:13

与民无德

东东

东东

2
2025-04-15 17:05

世修降表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