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斑名方——中药敷疗,值得收藏!
每位女性都会被面部皮肤问题困扰,例如痘痘、色斑、皱纹、黑头、泛红、干燥起皮等。对于色斑,当今社会,我们可以采用光子嫩肤、激光、化学剥脱等方法祛除。古人没有这么多高科技,他们又是怎么祛斑美容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人的祛斑美容名方---玉容散。
方剂的起源
玉容散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所著的《御药院方》,用于治疗面上诸(黑干)(黑曾)及瘢痕。《普济方》、《古今医鉴》、《千金要方》、《外科大成》等医书中都有收录记载名为“玉容散”的方,功用也大致相同——润面除斑。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玉容散为慈禧太后的御用秘方,用来治疗黑斑、改善皮肤粗糙,美白皮肤。
方[good]
白牵牛、团粉、白蔹、白细辛、甘松、白鸽粪、白及、白莲蕊、白芷、白术、白僵蚕、白茯苓各30克
荆芥、独活、羌活各15克
白附子、鹰条白、白扁豆各30克
防风15克,白丁香30克。
功用
祛风活血、润面除斑、美容养颜、消炎止痒以及利湿。
用法用量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每次取少量,用水调浓稠,涂于脸上,片刻后用水冲洗,每天早晚各一次。
方解
君药为白芷,气味辛温,《本草崇原》认为:“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
臣药是四味白色的药物:白僵蚕、白及、白蔹、白附子。四药配伍,共奏润肌、消斑、祛风、散结之效。
佐使药:荆芥、独活、羌活、防风、丁香皆为辛温之品,有升阳之功,温运经脉,祛风活络。以上共为佐使药,加强白芷光鲜皮肤的治疗作用。
中药敷脸:使用中草药制成的外敷中药粉,直接敷在脸上。这些中药往往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局部症状。
推拿艾灸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促进经络气血流通,增强局部皮肤的营养供给和新陈代谢。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病,推拿按摩能显著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皮损修复。
拔罐与刮痧
拔罐与刮痧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负压吸引或刮拭皮肤,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和淋巴排毒。这些方法有助于清除体内湿热邪气,缓解皮肤病症状。
二、中医调理皮肤问题的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皮肤是人体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皮肤病的发生往往与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密切相关。因此,中医在调理皮肤问题时,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皮肤病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湿热型湿疹患者,中医会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病患者,则会选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药物进行调理。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调养对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宜的食材进行调养。如湿热型皮肤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而血虚风燥型皮肤病患者则应多食用具有补血养颜、润燥止痒功效的食物。
情志调节
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情志不畅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或加重皮肤病。因此,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通过听音乐、冥想、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生活起居
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对皮肤病的预防和康复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有害物质。
三、结语
中医外治法与整体调理观念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运用中药外用、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结合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和生活起居等多方面的调理措施,中医能够全面而有效地改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皮肤病需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此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康复皮肤病的重要因素。
临床应用
加减治疗黄褐斑
可通过局部养血活血,促进血液循环来消除色素在组织的过度堆积。
加减治疗痤疮
加减治疗眼周色素沉着
对皮肤产生良性修复作用,同时通过短时间内快速渗透到病变部位进而发挥出药效,以达到祛除眶周色素沉着症的目的。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