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长捷激动大喊:“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

史说畅谈呀 2025-04-10 09:53:27

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长捷激动大喊:“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津,结果你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陈长捷出生在福建闽侯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的母亲为了谋生,狠心将他抛弃,幸好哥哥姐姐们将他捡回抚养,还给他取了个小名"拾拾",意味着他是被捡回来的孩子。尽管起点不高,但陈长捷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私塾老师看重他的天赋,不仅免除了他的学费,还资助他到福州师范学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陈长捷加入了福州学生军,随后又进入福州武备学堂学习。由于表现突出,1917年,他被保送到当时北方军事教育最高学府——保定军官学校,进入骑兵科学习。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物——傅作义。 傅作义为人处事沉稳老练,善于分析局势,而陈长捷则性格刚毅直爽,军事上勇猛善战,两人性格互补,彼此欣赏。 1919年,二人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在傅作义的邀请下,一同投奔了山西军阀阎锡山。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工作的热忱,两人很快就在晋军中崭露头角。到1927年,傅作义已经成为晋军第4师中将师长,而陈长捷也被任命为第15旅旅长,两人职位相差不大。 然而,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两人的命运出现了分岔。傅作义率部移防绥远,逐渐从晋军体系中独立出来,而陈长捷则留在山西,继续在阎锡山麾下效力,1935年晋升为晋军第72师师长。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山西成为了抗日前线。陈长捷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南口、平型关等战役中英勇作战。特别是在鹞子沟和团城口与日军激战12昼夜并取得胜利,为他赢得了"抗日常胜将军"的美誉。由于战功卓著,陈长捷从师长直接升任六十一军军长,并担任前敌副总指挥、总指挥等重要职务。 然而,随着地位的提高,陈长捷也受到了阎锡山的猜忌。1940年,阎锡山与蒋介石关系紧张,要求收缴中央军十九军散兵的武器。陈长捷对此表示反对,引起阎锡山的不满,最终被解除了军职。愤怒之下,陈长捷带着一个营的兵力离开山西,转而投奔老同学傅作义。 傅作义没有辜负老友的信任,向蒋介石举荐了陈长捷,使其获任晋绥边区副总司令。尽管陈长捷在伊克昭盟任职期间因部下抢掠而被免职,但抗战胜利后,他又得到了傅作义的第二次援助。1947年,傅作义再次在蒋介石面前为陈长捷说情,使他获得了天津警备司令的重要职务。 1948年底,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华北局势急转直下。解放军迅速包围了张家口,傅作义的处境日益艰难。面对步步紧逼的解放军,守住北平、天津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12月22日,张家口被攻克,傅作义的撤退通道被彻底切断,和谈成为唯一的选择。 在这危急时刻,傅作义仍然需要保持谈判的筹码,他手中最大的砝码便是北平和天津这两座重要城市。为维持谈判优势,他命令陈长捷死守天津,而自己则在北平寻求和平解决的可能。 解放军以林彪、罗荣桓的名义给陈长捷发信,希望他放下武器投降。陈长捷没有直接答应或拒绝,而是模棱两可地回应说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如果诚心和谈可派代表前来商议。解放军给出了明确期限:必须在1月8日前放下武器。时间到了,陈长捷毫无动作。解放军再次发出最后通牒,要求1月13日前将部队开到城外,否则将于1月14日发起攻城。 面对严峻形势,陈长捷向北京的傅作义请示。傅作义只是简单回复让他坚守阵地就有办法,并未透露自己已在与解放军秘密谈判的事实。 1957年,当傅作义前往功德林监狱看望老友陈长捷时,场面十分紧张。多年的囚禁生活并未磨灭陈长捷的傲骨,当他看到曾经的挚友、如今已是新中国高级官员的傅作义时,积压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 "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津,结果你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陈长捷情绪激动地喊道。 面对这些指责,傅作义试图向陈长捷解释当时的困境,但面对老友的怒火,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1959年,陈长捷成为第一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之一。他在狱中的良好表现是获赦的一个原因,而傅作义的不懈努力也起了很大作用。 特赦后第二天,傅作义特地请陈长捷见面。初见时,陈长捷依然保持着冷淡的态度,表示以他过去的脾气本不会赴约,但十年的监狱改造已经改变了他。尽管语气生硬,但他还是来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和解的信号。 在这次会面中,傅作义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责任,表示天津战事的失败应由他一人承担,是他的犹豫导致了一战一和的局面。面对傅作义的诚恳道歉,陈长捷眼中泛起了泪光。 最终,这两位曾经的战友、后来的敌人,在新中国的土地上重新握手言和。

0 阅读:52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